別當一個只會答應的魯蛇,懂得拒絕才是王道

「是是是」、「好的好的 、沒問題 、請你放心、OKOK」,當你被要求提供客戶訂單交期、或者是長官/同儕要你畫押一件事情的完工日期、或是公司準備交辦一個新專案給你時,你是否發現自己總是會不自主地冒出以上這些答覆甚至根本已經成為口頭禪了?捫心自問,在你脫口給出這些回覆的當下,你曾經在你的腦海裡思考過應該給這樣的回答嗎? 還是你單純的只是想擺脫當下要求提供答案的壓力而已?

在職場上面,如果你去觀察一些成功的長官或者大老闆們,他們對於回覆事情的基本的態度一定不會是立刻答應或者馬上給出承諾,會有這種態度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在乎自己的信用,然而在多數職場上大家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總是希望當個完美的員工,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有求必應,並且滿足所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需求,但往往這樣的人在職場上面是最容易變成吃力不討好的,往往做得滿身大汗卻老是被嫌得滿頭包。

草率答應的壞習慣會讓你變成一個理所當然的苦力

真正在職場上面應該建立的是個人對於承諾的信用度,也就是盡量降低自己給出承諾的跳票率,一味的只會答應事情並且把事情攬進自己懷裡只會慢慢的讓公司覺得你是苦命的阿信進而理所當然的把所有大大小小事情的執行都算到你頭上去,結果導致自己對於工作環境的壓力感受日益增加,伴隨而來的就是無止盡的抱怨。

工作的品質永遠勝過工作的份量

過度的承諾久而久帶給你的職場後遺症會是越來越嚴重的交差心態,在這樣的交差心態下衍伸出來的工作心裡只會存在著我如何過關的想法,隨著時間久了,你能給出的就會是一張張只有60分的成績單,然而在現實的職場裡面,千萬要記住一張100分的成績單永遠比數張60分的成績單來的搶眼多了,更何況如果你一直維持在60分的狀況時,難保不小心就交出了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切記在職場上老闆總是很容易記住你搞砸哪些事情,但往往記不住你做好哪些工作,所以維持自己的工作品質形象是很重要的,在這個前提之下,重質不重量的觀念就變得相對重要了。

為什們總是說累得像狗而不是說累得像貓

用貓咪和狗來形容或許大家第一時間會覺得很奇怪,但問讀者們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總是說「累得像狗一樣,而不是說累得像貓一樣」?相對於貓咪時時刻刻的優雅,為什麼總是看到狗累的喘吁吁的?簡單來說,一個是來者不拒用體力做事,一個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用腦袋做事,然而職場上並不能完全的依照貓咪的原則來行事,除非你是公司的皇親國戚,但相對的,至少要告訴自己要做到讓公司同事懂得你的價值所在,該承擔下來的大事情,思考過後就要勇於承擔,讓老闆對你的印象建立在是做大事的人,久而久之,一些繁瑣的小事雜事就會遠離你而去了。

適度地拒絕建立起你自己的立場

每個人都有權利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立場所在,相對的學習了解上司下屬或者是同儕的立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只是在職場上,生活當中也一樣,極度不平衡或是不合理的事情都不會存在太久,所以適度地在職場上面建構自己的原則是一件很重要的動作,然而這樣的原則並不是要讓同事覺得你是一個難以相處或者很難”喬”事情的人,真正的目的是讓同事或者老闆找你討論事情時會自己先花一點時間自己動動腦並且先懂得站在你的立場去思考你可能會回饋出來的反應,說白了,就是對彼此都是先有一點尊重在,在職場上有來有往,才是一個正確的相處之道。

總而言之,學習懂得適度拒絕的藝術,並不是教你在職場上一味的推託事情,而是建立起自己在職場上的工作品質和適度地贏得更多的職場尊重,一味的只是在職場上割地賠款並不會讓你更上一層樓,而只會讓你更符合悲情勞工的形象,多讓自己在職場上靠腦力而非勞力,可以讓自己有更精彩的職場表現。

 3,699 total views

分類: 職場 | 標籤: , , , , | 在〈別當一個只會答應的魯蛇,懂得拒絕才是王道〉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謊言的烙印The Hunt: 惡在群眾效應與激情正義

導演湯瑪斯凡提伯格(Thomas Vinterberg)是與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齊名的知名丹麥導演,其作品路線深受現實主義影響,著重”寫實描繪事件本質之純粹”,透過1995年與拉斯馮提爾一同提出之逗馬(Dogme 95)宣言,希望推動好萊塢鉅資商業片之反動浪潮,以回歸電影創作上”紀錄”的本質。

透過這部片可以看到寫實主義的落實: 不浮誇、不渲染、無配樂等等,以最貼近真實的角度看這一場人性失控的發展。

因為中文片名的關係,我們已經預先知道這是一個關於謊言構成傷害的事件。但其實在原文中並沒有在一開始透露這一點。隨著前半段電影的鋪陳,使觀眾了解主角盧卡斯的角色性格並對他信任: 在幼稚園深受孩童喜愛和信賴、與摯友西歐一家人彼此深刻了解的情感,以及與他們家女兒克拉拉的信任關係等等。同時從與娜亞剛開始的互動看到盧卡斯對於異性親密關係有些拘謹疏離;而離婚後被前妻強勢奪走父子關係也預告了後來處於弱勢處境時缺乏親密支持的狀態。

個人推測故事對於小女孩克拉拉可能有些沒有明說的設定。她不太能融入同儕、對於微小事物的執著(每次走路都絕不能踩到線,甚至因此與父母走丟或站在原地不敢動)、對於被拒絕後帶有仇視的偏激反應以及報復性念頭、還有一些不是很自然的眼神、說話方式等等,有點像是泛自閉症的特質。比起以”孩童的邪惡”來解釋,我倒覺得導演對此作品的靈感既然是因與兒童心理學家談話而起,孩童本身特質潛在設定的推測更有可能性,而且也更貼近真實生活裡孩子的行為動機。不過,即使不深究是否真的有此潛在設定,就劇情鋪陳依然可以合理理解克拉拉說謊的動機。像是大男孩們在她面前開了令她厭惡的性玩笑,埋下了隨口引用後的種子。而後克拉拉對盧卡斯表達愛慕,卻被他嚴正地推辭,幼小心靈的難堪與受傷讓她產生一時的厭惡,而形成說那些模糊話的動機,引發了不可收拾的結果。

園長的保守、傳統又有點神經質的性格特質讓整個野火燎原的發展更是快速。雖然就保護孩童的角度而言,一有徵兆即做進一步調查反應確實正確,但關鍵的錯誤在於找了不專業的對象進行做訪談。

與克拉拉的訪談是十分值得探討的點。克拉拉其實在第一個問題就否認了對盧卡斯的指控。很顯然此時她早已脫離前晚的憤怒情緒,對於當下被叫去回答陌生男人這些問題感到困窘、緊張而且想離開(去玩)。確實就這部片中大人們對孩子的保護心態來說,許多受暴的孩子會因為施暴者是親近人士所以不敢吐露實話,但不專業的問話很容易產生過度引導。例如接下來問話者說: “所以妳的意思是葛瑞瑟老師說謊?” 克拉拉則緊張地否認。但事實上就邏輯而言,否定葛瑞瑟園長說謊並不代表盧卡斯的性騷擾行為就成立。何況控訴老師說謊對於尚在服從權威時期的年幼孩子而言是很嚴重的指控,因此這中間不正確的推演就已經充滿引導和錯誤推論。接著就可以看到克拉拉因為問話者的問題呈現極度不安和緊張(不自主的肌肉抽動或反覆無意義的動作亦是孩子典型的焦慮反應,克拉拉是皺鼻子),並表示”想出去玩”,但卻被阻止。這時問話者又重複問了第一個問題,這整個情境線索明顯地暗示著孩子”妳剛剛的回答不對”,因此這次克拉拉選擇回答”是”,承認了對盧卡斯性騷擾的指控。問話者似乎因為克拉拉終於說出”真相”而滿意地微笑點頭,園長也輕輕露出了鬆一口氣的表情。這些不自覺的情境線索都在在增強孩子”只要我回答你想聽的,就可以脫離壓力情境,讓我出去玩”。於是克拉拉對於後面的問題都傾向做肯定回答,但因為根本不存在性騷擾的事實,所以當問題超出克拉拉認知能力範圍時,她開始會回答不知道。此時大人就會重複問話,或把她的”不知道”歸納於”她不想說”。這段問話過程其實可以看出不專業問話者的預設立場使其產生偏頗問句以及無法準確判斷孩子的反應。

即使園長最後同意還是要交由警察做調查才能確認,但這個訪談在她心中幾乎等同於有罪定讞。因此接下來園長開始大動作通知克拉拉家人、幼稚園所有家長,甚至告訴盧卡斯前妻。就性騷擾反應機制來說或許是機警的,但在誤判的前提下,這些動作變成擴大傷害的恐怖行為。

大人的先入為主觀念影響對孩童的行為判斷不只如此。園長在告知克拉拉母親時,開頭就先替克拉拉之後可能做出的否定打了預防針: “她(克拉拉)肯定不會說實話,因為她覺得很羞恥”;還有當克拉拉目睹父親西歐與盧卡斯肢體衝突後,意識到她的一席話似乎讓大人的世界改變了,她私下對母親坦承其實盧卡斯並沒有做那些事的時候,母親卻選擇堅信她原來的指控,甚至灌輸她這件事確實存在,但她可能是因為害怕所以忘記了等等的理由。兒童發展中,五歲前的記憶其實是不穩固的,這段時期的記憶多半無法持續保留,大人這樣的舉動,特別是母親又給了她更強烈的保護和安定感,會更加造成孩子記憶重建的可能。甚至到後來其他家長的對於自己孩子做惡夢、尿床等等行為也做了相關的解釋,形成集體指控。克拉拉說”不知道為什麼幼稚園的其他小朋友要那樣說”,我認為就前面劇情陳述孩子們對盧卡斯的信任,以及大人面對性騷擾事件的反應來看,孩子受引導而趨向大人預設立場的回答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並非孩子”惡意集體亂說話”。

所有的熟識者一開始都是不相信的態度。但群眾效應一旦延燒,立場與偏見總會隨著個體的聚集而更趨擴大、趨偏激,似乎聚集在一起討論之後懷疑都會變成確信。連”常常帶克拉拉上下學”、”常常與孩子獨處在廁所、遊戲室”等等一般幼稚園老師可能做的行為,都成為性騷擾可能的證據,甚至連娜亞都忍不住想再次和盧卡斯確認他到底是否做過這件事。

社會心理學中從眾行為最明顯的證據即在盧卡斯最好的朋友西歐身上。片頭刻意設定了一段,西歐強調”你有沒有說謊我看得出來,你說謊的時候眼睛會那樣眨一下”,暗示其實兩個人對彼此的了解應該是非常深入,甚至連對方是否說謊都可以感受得到。但因當時群眾的一致態度、家人(妻子)給予的壓力,以及無法接受女兒也許說了謊種種複雜因素,使得盧卡斯即使面對面堅定地看著西歐表示他沒有做這件事,西歐仍痛苦地無法正確判斷。甚至之後盧卡斯因為罪證不足獲釋後仍然遭受鎮民暴力待遇,西歐目睹一切卻因為其他人也都是迴避、敵對態度,而不敢表露自己對朋友遭遇的不忍。

故事利用了盧卡斯的兒子馬庫斯,以及克拉拉的哥哥,作為(受冤屈的)加害人親屬與被害人親屬的兒童代表。我認為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純粹的,克拉拉的哥哥被設定為多半很沉默但疼愛妹妹,對妹妹受的傷害十分心疼,原本預期這個年紀的男孩應該會更衝動更偏激,但這種態度完全沒有被呈現。而馬庫斯則是用孩子最單純的直覺相信、支持父親,甚至以卵擊石地想為自己父親討回公道。另外,大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對克拉拉這樣年紀的女孩犯下的錯做出多嚴重的批判,所以用了馬庫斯的角度直接做出質問甚至反擊。但從大人憤怒驅離馬庫斯的橋段可以看到,即使這世界看似特別保護兒童,但若立場變成加害人的家屬,即使是個孩子,在群眾激情下仍會遭受暴力與歧視。成人的角度確實比孩子複雜太多,最終變成即使嘴上說”孩子不會說謊”,但心裡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罪證不足獲釋後,以為日子可以恢復平靜,但家裡遭投石攻擊、愛犬被惡意殺死,以及超市的暴力衝突,徹底把盧卡斯打入絕望。錯誤的指控到這裡其實才展露出最可怕的地方: 即使有公正的第三方證實了清白,世界也不會立刻說聲抱歉變回原來的樣子,人們的態度不會輕易改變,仇視與霸凌依然繼續地按照慣性前進。即使曾是最好的朋友,西歐家人看到盧卡斯滿身是傷的樣子,卻還是為了自我保護或避免尷尬而寧願不碰面不關心地躲在車子裡。

平安夜,人們看似祥和融洽地聚集在教堂裡彌撒,純潔的孩子們唱著聖歌。盧卡斯帶著下午在超市發生肢體衝突後一身傷地走入教堂,他坐在教堂裡憤怒而絕望地環視四周,眼裡看到的是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表面是與過去相同的平靜和諧,但在虔誠信仰底下隱藏的是已然反目的集體暴力。盧卡斯按耐不住冤屈與憤怒起而和西歐對質。在上帝面前的西歐終於靜下心注視著盧卡斯、注視著真相;克拉拉的床邊囈語,是讓西歐邁出修復關係一步的關鍵–因為他到那時才真正放下”選擇相信朋友有可能傷害了女兒”的大石,面對自己從一開始就拒絕相信的真相–帶著食物和酒,在最重要的團圓節日,他選擇離開群眾到朋友身邊支持他。那一幕兩人在黑暗中對飲,沉默地面對這兩個月來的撕裂和傷痛;對照的是西歐家親朋好友熱鬧地手拉手圍圈繞著聖誕樹唱歌,那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溫馨團結。

故事給了群眾效應一年的衰退期。隔年10月,所有人在馬庫斯拿到狩獵證照、象徵成年禮的一天再聚首,大家一如往常地熱絡。相較於平安夜,此時盧卡斯已經被接納並重新進入這個團體。但從他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他無法遺忘這些人曾經如狩獵者般的殘酷。與克拉拉也重拾信任,以老習慣象徵了兩個人和好如初。看起來有點美好得太刻意,甚至連當時沒有敘述下文的娜亞也都回到他身邊。只是最後他在樹林裡差點被狙擊喪命一幕,給了觀眾一記充滿想像空間的回馬槍。不論那是真有其人要攻擊他,或是純粹反應盧卡斯並沒有完全脫離身為獵物的恐懼錯覺;總之它象徵了一個謊言讓盧卡斯成為中世紀被謠言獵殺的女巫,群眾盲目的激情正義使得時間即使流逝,平靜的日子與內心的安全感仍然覆水難收,被獵者草木皆兵的恐懼恐怕也不像是那些說錯話、信錯人的狩獵者,打開懷就可以一筆勾銷地那麼容易平復。

全片安靜、直敘、不做作的氣氛,也替抑鬱、委屈的心情加了不少分。本片不僅代表丹麥角逐英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男主角麥德米克山(Mads Mikkelsen)更因盧卡斯一角拿下2012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項。

 3,772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 , , | 在〈謊言的烙印The Hunt: 惡在群眾效應與激情正義〉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慾謀Stoker: 情慾與狩獵本能的成年禮

我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看到別人看不見的細微事物,這些感官是一生渴望的結果,渴望被拯救、渴望圓滿,就像裙襬需要風才能擺動。我穿的不只是自己的東西,我穿著媽媽的衣服,爸爸的皮帶,叔叔的鞋。這就是我。就像花不能選擇自己的顏色,我也不能選擇我的轉變。成年….是我的轉變,明白這點後,你就自由了。

在細細解構這部精緻的電影之前,我想先讚嘆朴贊郁導演對於鏡頭的掌握。不論是將情色與暴力作如此唯美、含蓄又俐落地詮釋;或是幾乎不浪費任何一秒鐘地滿載角色內心情感或劇情發展伏筆:不論一個眼神、特寫、一句看似不重要的話。陳述懸疑的能力也十分高竿,一個事件被拆解成兩段、三段與其他時空線交錯陳述,總是要看到後面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切點又不刻意唐突,不同時空線的串聯不論在情緒或是劇情理解上都銜接得很完美,甚至更好過一一講完每一段故事。溫柔的音樂,緩慢的步調,角色堅定而乾淨的神情、動作詮釋。也是因為諸多暗示性的畫面與衝突的人物情感,讓我忍不住紀錄了太多巧妙之處。

這部片本身的推演包含兩個層次: 檯面上的是揭穿種種離奇的事件與查理叔叔的神秘面紗;檯面下的是印蒂亞對狩獵的本性以及女性自覺等原慾的啟發。而同時進行的兩個層次,在故事線上又從1)發現麥考瑞太太屍體,和2)殺死威普後,切割成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印蒂亞與母親的衝突從喪禮上即顯現。對母親神經質般焦躁的厭惡眼神、聚會上對母親的冷漠抗拒,質疑母親守喪的態度,以及討厭他人觸碰等等,相較於同儕,她的性意識雖蠢蠢欲動但卻未顯,對異性的情慾態度尚停留在佛洛伊德伊底帕斯階段,帶著戀父而排斥母親的情感狀態。導演運用攀爬在小腿上的蜘蛛象徵性慾的蠢動。

聚會時印蒂亞躲避查理叔叔時一鏡到底的橋段,充分展現了朴贊郁流暢、乾淨而充滿象徵性的運鏡,也看出獵物的冷漠抗拒、狩獵者的游刃有餘,以及母親不明就裡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一鏡到底使得空間清楚地展現,也更凸顯了在時空上有點超出觀眾預期、突然出現在印蒂亞背後的查理增添詭異色彩。

守喪百科全書的橋段,母親幽幽吐出”懷念年輕時的父親”,目光卻被窗外正在享受日光浴的查理吸引,話明了母親對小叔不倫的情慾吸引。但在後來出遊回來,印蒂亞下樓見到正在品酒的母親和叔叔時,母親讚美成熟的香氣,你選的年份很好,查理卻回答”這和年輕的不能相比”,檯面上的對話看似兩人在調情,但檯面下暗示了查理對印蒂亞的興趣遠多於對母親。叔叔要求她到地下室放冰淇淋,上來後若有所指地說”下面太冷了嗎?”(意指印蒂亞神情緊張),也為後來的發現留了伏筆。查理與母親出遊時印蒂亞在他的袋子中發現了父親的遺物(太陽眼鏡),以及自己年年生日都會收到的禮物盒。沒有停下來的節拍器與嘴唇、鼻息的特寫強化了觀眾在此段的緊張感。印蒂亞對查理開始產生強烈懷疑也是在此生根。

餐桌是電影中用以描述家人之間關係的經典場景。除了僵持的關係、母親與叔叔的曖昧熱絡,也從談話中看出母親身為家庭主婦、生活單調、內涵貧乏,卻試圖想展現高貴以顯得配得起風度翩翩、優雅雍容的查理。查理以印蒂亞出生年份的紅酒透露了意圖,而印蒂亞突然轉變態度開口承認他為家人背後的動機,也以接下來美術老師的旁白做了暗示: 細心觀察需要時間,等待這個時刻來臨。我們的眼光最後會穿透事物的內部。

美術課的橋段說明印蒂亞獨來獨往不喜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特立獨行而遭霸凌等等人際互動面的疏離。但從她繪畫題材(花瓶內裡的花紋)的選用也呼應了老師於劇情充滿暗示的教學對白。

第二階段

劇情轉折在一位新人物的出現—金姨婆。這位姨婆的來歷不明,只從餐桌上的對話大致認識了她和母親的關係不佳,是位有點雞婆的親戚。局外人的闖入也開始打亂了原本似乎一切在掌控中的關係發展,而姨婆的神情和刻意的態度也證明了事有蹊蹺。途中離席的查理,起身後稍做慢速的皮帶晃動特寫,也做了不著痕跡的殺戮暗示。轉折的高潮就發生在同時間內,印蒂亞第二次來到地下室終於發現麥考瑞太太的屍體、金姨婆遇害揭露叔叔的殺戮行為,以及母親細心梳妝至汽車旅館赴約幽會。此時算是第一層次的真相大白。

之後印蒂亞在學校遇到包圍挑釁而反擊的橋段,鋪陳了第二個關鍵局外人—威普的存在。以象徵情慾的蜘蛛快速爬進私處的畫面,來說明用來反擊的帶血鉛筆,以及不斷侵入腦海的麥考瑞太太屍體的畫面,這些經歷已開始刺激印蒂亞壓抑的性意識。

蜘蛛爬進私處後,輾轉難眠的印蒂亞起床下樓,卻目睹查理和母親的纏綿擁吻。此幕不論情感或慾望層面皆造成她強烈地衝擊與不滿。偷窺後逃離的身影如獵物般收進查理的眼底,好似這一切都如他掌控般地在發生。

開始對情慾產生蠢動但又無所適從的印蒂亞,在離開家之後去找曾對她釋出友善的威普,兩人到附近樹林幽會。途中印蒂亞對威普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顯然對於自己身心轉變的初探覺得有些陌生卻又渴望。但兩人在擁吻之後卻急轉直下,咬傷威普後印蒂亞想停止親密舉動,威普卻露出獸性試圖強暴她。於是故事的第二個轉折點即發生在如英雄般現身拯救她的查理,真真實實在她面前殺死了威普。

一開始他把獵物綁住之後交給印蒂亞,似乎期待她可以獨立做處置。沒想到威普的反抗讓她二度陷入危險。導演安排了威普壓在印蒂亞身上,讓印蒂亞由此角度目睹查理勒斷威普的脖子,曖昧的體位、殘酷暴力的刺激和感受生命流逝的每一吋身體,理智自此崩壞的印蒂亞在浴室以自慰宣洩長久以來的壓抑、恐懼、不滿,也終於誠實地面對了自己的慾望。在這個段落查理的殺戮行為終於在印蒂亞眼前被揭露。本想打電話給金姨婆求救,卻在土裡聽到鈴聲,也讓她更加確定查理沉著又兇殘的行為並非單純出於自衛,也意識到處境之危險。

第三階段

從印蒂亞開始穿上絲質睡衣、主動想和母親靠近的時候,就證明了經歷威普的死後,她已經脫胎換骨。她目光停留在母親耳機內放的接吻那天的音樂,回想起那天的畫面,以及她沒有戴戒指的無名指。她默默提起父親的過去,透露出她模糊的殺機: 我一直以為爸喜歡打獵。但今晚我才發現他是為了幫我。有時候你必須做一些壞事,以防止你做出更壞的事。

而劇情可以稱之為完整就在於接下來”真相大白”的部分能夠說明整個來龍去脈的程度。<慾謀>的洋蔥式堆疊劇情十分純熟巧妙,一開始丟出了如此這般神秘的男子,然後一點一點先剝開神秘魅力看見恐怖的殺人行徑;再透過父親阻擋已久的信件,證實他長久以來對印蒂亞存在曖昧的不倫情懷;再以不慎掉落的信件揭發連觀眾也完全不知道的層面–其實查理一直都住在精神療養院的事實;最後再由他本人親口承認了他與印蒂亞父親年幼時期的過去。劇情剪接也總喜歡把事件的最後藏起來不馬上告訴你,透過事件結束後延續的影響,與事件發生的當下,兩個時間線的交錯陳述,到最後才告訴你事件結局發生了什麼事,而這個影響有多大….威普之死橋段是如此,查理回憶小時候的故事時亦是如此。

告白真相後,終於親手為印蒂亞穿上18歲生日禮物—紅色高跟鞋。不經意輕撫腳踝的動作帶起她內心的激盪也完全寫在臉上。此時的查理與印蒂亞是意念和情慾最接近的時候,雖然警長意外來訪打斷了即將發生的天雷地火,但也因為警長對威普之死的追查暫時把兩人拉上同一陣線。

但最後的結局算是誰也猜不到的。印蒂亞的行為動機一直很曖昧,例如最後母親差點死於查理手下時她選擇開槍斃命查理的舉動。殺死查理與先前兩人曖昧的反差舉動,可從她開槍過程的畫面與小時和父親打獵時的畫面之交錯來推測,印蒂亞對查理欲拒還迎的態度,目的其實是潛藏蹤跡、就近觀察然後靜待良機一槍解決獵物,也呼應了美術老師那句話所埋下的伏筆。另一方面,以導演將”狩獵”與”情慾”這兩個原始獸性做連結的想法來說,要討論印蒂亞內心是否對查理也產生情慾吸引,我認為是肯定的。而且這與她最後殺死他的舉動並不衝突,反而覺得像是母螳螂在交配後會吃掉公螳螂的頭一樣: 殺死查理之後,穿著他的鞋,把他的某一部分精神或意念變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後,展開印蒂亞成年的自由(殺戮)人生。

 3,877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在〈慾謀Stoker: 情慾與狩獵本能的成年禮〉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何謂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就像是電影都會中的男女一樣,當走的夠近時,兩人彼此吸引而玩起曖昧遊戲。通常這樣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形成互補關係,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另一種則是刀槍與棍棒的廝殺,最終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藤原效應」,是由日本中央氣象台台長藤原咲平經過實驗後發表,因而得名。主要用於解釋兩個颱風彼此靠近後的交互作用,「曖昧距離」是1000公里,太遠則不會彼此影響,當兩者相距800公里時,有兩種情形會發生:合併,或分離。

相信各位並不陌生名喚天秤這個颱風,今年8/21發布海上警報時,眾人緊張萬分,全因專家們透過媒體強調「可能產生藤原效應」而滯留台灣較長時間。果真受到輕颱布拉萬的「吸引」,天秤還真的在外海蠢蠢欲動,欲吃回頭草。所幸天秤於外海香消玉損,沒有再來play one(註),讓還未從七月中颱風蘇力創傷中恢復的百姓鬆了口氣。

回歸主題,我們深入點了解藤原效應的類型,若以強弱程度區分,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單向影響型與雙向影響型。

單向影響型

當兩個颱風靠的夠近時,較強的氣旋會使弱氣旋繞著自身的外圍環流方向旋轉(北半球逆時針、南半球順時針),直到影響力減小至有效距離以外,直到分離或合併為止。天秤與布拉萬便是這「郎有情妹無意」一例。

雙向影響型

指兩個強弱差不多的熱帶氣旋,以兩者中心為圓心旋轉(北半球逆時針、南半球順時針),直到受到其他天氣影響,或有一方減弱。

 

藤原效應在兩個颱風間出現最為普遍,因而又稱「雙颱效應」,不過三個颱風的少數案例當然也是有的。

2010年台灣東南方出現熱帶性低氣壓09W,先是受到西北太平洋強度較強的颱風康伯斯影響朝西偏南進入台灣海峽,同日晚間八時突然「升級」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南修颱風。但由於南海東北部又有熱帶風暴萊羅克的發展,再次產生藤原效應,不過僅出現在台灣一天的南修,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登陸福建,解除了台灣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由此可見,藤原效應並非如媒體所現,是需以「驚慌失措」面對的可怕效應。在對的時間地點,藤原效應也可以是好的影響呢!其實,藤原效應也不儘是在描述颱風,原則上只要有兩個水旋渦或大氣旋渦因其渦度、質量及位置的不同而彼此影響,皆可稱作藤原效應。

可沒有專家會將「藤原效應」和「強颱掃台」畫上一定的等號。下次看見有人使用「藤原效應」一詞危言聳聽,可要記得它只不過是一種氣象型態,並非一定會造成傷亡慘重的後果喔!

註:當時布拉萬和天秤受藤原效應影響,可能會來個回馬槍重擊台灣,網友戲稱布拉萬是play one。

 6,935 total views

分類: 未分類 | 標籤: , , | 在〈何謂藤原效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洋蔥功效-菜中皇后

洋蔥拉丁文學名叫Allium cepa,有「大顆珍珠」的意思。- 圖/文 花心絲

洋蔥,又名玉蔥、球蔥,最早出現在數百萬年前的蒙古和土庫曼間的位置,屬於草本二年生植物之一,此植物為了從乾冷大草原上的惡劣氣候中生存下來,其葉片衍生出鱗片狀,以儲存水分,故而成為球型鱗莖。洋蔥體型適中,方便運輸且不易腐壞,對各種氣候也同樣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後來出現在歐洲、地中海、埃及,至今,世界各國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得到洋蔥種植!甚至,法國《Le Point》雜誌這樣說:「洋蔥才是偉大的蒙古征服者。」

根據《Le Point》資料表示,在1925年,法國Vilmorin種子公司的清單上列就有78樣品種,其能廣播生命與健康的種子,主要歸功於洋蔥細胞裡的三種化合物家族:果聚糖(Fructane)有機硫化物(Organosulfur compounds),以及類黃酮(Flavonoïde)。本文介紹這些成分的藥效,以彰顯洋蔥除了富涵豐富的水分、膳食纖維、粗纖維、維生素A、B、C及磷、鐵、鈣等礦物質,其特殊的功效。

現代醫學經過實驗證明,肯定洋蔥為多功能的降脂、降壓、抗癌的營養保健食品外,還具有防止鈣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功效,首要因子歸功於洋蔥細胞中的果聚糖(Fructane),這是植物用來保存能量的糖類,有助於發展腸道益菌群,所以果聚糖能防止結腸癌,果聚糖的發酵產物也可以使腸道變成有利於鈣質吸收的環境。

其次是各種有機硫化物(Organosulfur compounds),其中包含刺激眼淚的大蒜素(Allicin),日本著名醫學博士大塚敞節教授經過多年研究認為,常吃洋蔥可以穩定血壓,減少血管脆性,對人體動脈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這是因為洋蔥具有能降低膽固醇的有機硫化物,且含有甲磺丁(Tolbutamide),能促進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可以降低血糖;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植物,同時,還含有能刺激血液中纖維蛋白(Fibrin)活性的成分,有助人體擴張血管、降低外圍血管和心臟冠狀動脈的阻塞。

除此之外,洋蔥有抗氧化和抗增生的功效,是因為其具有生物類黃酮(Flavonoïde)裡的槲皮素(Quercetin)成分,用來對抗病毒,微生物,可以抗氧化,有效防止人體內的自由基產生破壞作用導致衰老,其豐富的半胱氨酸( L-Cysteine )能延緩細胞老化,進而減低動物的致癌和心臟疾病風險,這種抗氧化成份還有助於減輕過敏和哮喘的癥狀。2004年,康乃爾大學的劉瑞海證實類黃酮(Flavonoïde)不只是抗癌,其殺菌、抗病毒、抗過敏、和消炎能力也同樣出色,其中洋蔥中的槲皮苦黃素,在人體黃酮醇的誘導下,可以形成一種配糖體,能有利尿,輔助治療腎炎水腫等疾病

洋蔥,有這樣個文獻資料,美國南北戰爭時,北總司令,後來成為第十八任總統的格蘭特將軍,曾給陸軍部送去一封信,寫道:「沒有洋蔥,我就不能調動我的軍隊!」,第二天陸軍部火速送去三車的洋蔥,解決軍隊遭受到的痢疾和其他疾病的困危,這樣驚人的勝利要歸功於洋蔥的藥用性質。洋蔥,非但能減輕身體病痛,其有預防病毒、消炎、利尿、通便、化痰、促進血液循環和降血糖的功效,配得享有菜中皇后的美稱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覺得這篇寫的不錯,請按讚/分享給我們更多鼓勵~ 謝謝!:)

 3,34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分類: 健康養身 | 標籤: , , , , , , | 在〈洋蔥功效-菜中皇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上帝 獅子 狼群與羊的故事

本網站近期有許多優秀作家的文章在討論關於職場上面的話題,其中「台灣人的職場奴性」、「如何進行薪水談判」、「向上管理的重要性」這三篇文章的內容,都有呼應到網路流傳已久的一篇文章「上帝 獅子 狼與羊群」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因此本網站將當中文章提到的這段故事製作成動畫和讀者分享,希望藉由動畫的淺顯易懂,可以激發起讀著們的思考關於在職場上賦予自己充分選擇能力的重要性。

其實職場上面的生態,和民主政治的架構沒有太大的差別,基本上來說,你有選擇的權利,但最大的關鍵問題在於你從小到大的教育是否灌輸給你「你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以台灣的教育環境和職場生態來說,是不會去過分強調和教育求職者或者在職者去理解自己應該是有選擇的權利的,這種心態的缺乏和台灣過去的教育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台灣在過去的教育觀念上對於「任勞任怨」所給予的讚賞遠遠大於「挑戰威權」,然而這樣一面倒地給予單方向讚賞任勞任怨的結果,造就的就是台灣這數十年來的勞資差距,以老闆的觀點,台灣無啻是一個創業者的天堂,有著最好的國民教育和奴性一流的員工,但相對的如果以巨觀的觀點來看台灣的整體環境,造就出來的就是一個利潤總是毛三到四的代工產業,既有的環境不斷地扼殺創意,僵化的教育不能刺激創意的萌芽,逐漸的就是大家不知道其實自己是可以有選擇的能力的。

相較於國外像是法國、英國或者是美國等先進國家,工會組織在台灣職場的稀有,顯現出台灣人不懂得捍衛自己權利的那份弱勢,再加上台灣企業老闆將員工視為長工的心態使然,台灣的職場上更是充斥著那種「幹在心裡」的工作悲情,相對於國外工會將不滿化做實質薪資增取的舉動,台灣在這方面才是更應該好好學習的,老闆們不應該存在著對於僱用員工是一種施捨的心態,而員工也不應該自我貶抑成所謂的卑職心理在職場上和老闆互動,真正該有的是建立一種夥伴般的合作關係才對的。

 5,925 total views

分類: 職場 | 標籤: , , , | 在〈上帝 獅子 狼群與羊的故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向上管理的重要性:你管主管行不行?

在職場上,只要不是自己站出來做老闆的,基本上至少都會有一個「上頭」存在。剛進公司的小職員、剛升領班的外場服務員、剛被降級的正職員工、或者是直接面對董事長的總經理,一日社會人,便終身得體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感。

無論是否身負管理職責,似乎「討好」、「服從」、或者「體恤」上司,這些永遠都是學不完的生存之道。然而想在某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想要升遷加薪,凡欲向上提升,對你下命令的主管必定是重要的關鍵。

言簡意賅,做好向上管理,「深度了解你的主管」絕對是首要任務。

這個時候,也許你會問:「為什麼?到底為什麼我要『討好』上面那個動嘴不動腿的人?這種站越高腿越短的人不是應該自動被社會淘汰,然後由我這種任勞任怨的人補上嗎?」

親愛的,如果今天你還在思考這個問題,也許你該轉換一下想法了。因為你成功與否,跟豬頭上司淘汰與否並無直接的關聯。明白主管的弱點也許是你贏得先機的優勢,但同時也可能是你失去機會的絆腳石。試想:假設你是主管,你知道你有兩個部屬在某些方面是比你優秀的,一個懂得在需要時輔助你,另一個卻不是冷眼旁觀就是扯你後腿,有機會你會選擇提拔誰呢?

這當然不是叫大家要盲目的拍馬屁,大部分的人能夠當上主管必有其過人之處,要擔管理職責,必然須有識人之能,而「真心恭維」和「拍馬屁」則是區分部屬定位最簡單的方式。

 主管可以讓你笑,當然也能讓你哭

向上管理精闢之處,說穿了就是在於讓主管信服,還不被討厭。

對於主管所在意的利益目標、喜好、習慣瞭若指掌,且能夠與其溝通,影響其決策,同時對公司產生最大利益,還能不讓主管感到直接威脅感,而願意在升遷之路助你一臂之力的人,絕對少之又少。

向上管理的重要,除了提高溝通效益、增加提案曝光和接受率、減少執行任務的錯誤率等等之外,也同時是在替自己增加盟友、減少敵人。將來你因備受重視的能力與觀察力而受重用,也能降低有人隱忍妒意許久而陷害你的機會。

 釐清自身價值,個人是代表公司,主管是你學習與成長的媒介

許多人在職場上容易犯這個錯誤:將主管當成假想敵,千思百想要將其除之,爾後替代。這樣不僅對個人職能毫無助益,還可能適得其反,什麼時候被弄掉都不知道。

要釐清自己在這個職位以及這間公司可以「成就」的事情是什麼?比起那些勾心鬥角的小心眼,從領導你的人身上學習到你所缺少的,填補自身不足,才是制勝之道。而向上管理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深度了解你的主管!

 

有能力不如有觀察力和改變的創造力

說點題外話。

要鍛鍊自己的耐性與能力,千萬不要仰賴上面的人來教育你。把這個觀念記著:精進是本能‧耐力是性能‧學習力是可能

隨著各種技能開班授課的範疇增廣,主管階層在尋找「人才」的時候,不光看學歷和經歷。這些按部就班就能取得的技能,雖然越多越高越廣就越有保障,但是這個人到底「好不好用」,還是要「試了」才知道。

一個員工完成份內的工作是基本,能夠主動為公司製造好機會與利益,那才是人才。不要總認為你肯學別人就願意賞你口飯吃,如果你不夠主動,不夠獨立;開會時提不出能夠激發討論的案子,只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在主管心裡你只是個能夠做雜事的員工,而你也永遠學不會如何當一個管理者,遑論升遷之路,更是遙遙無期。

「向上管理」是門大學問,網路資源和許多書籍都有不同方式供選擇,至於如何內化成自己的智慧,就是修行在個人了。

 8,064 total views

分類: 職場 | 標籤: , , , | 1 則留言

一窩“瘋”的台灣人

台灣人愛湊熱鬧的天性,就像流淌於血脈中的DNA,不但代代相傳而且似乎永不淡薄。不論天災人禍,好的壞的對的錯的,只要有一個台灣人開始搖旗吶喊,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台灣人成為你堅實的盟友。就戰略上來說,台灣人都是好戰友,各個“槍口一致,打死不退。”而就媒體的角度而言,台灣人實在太可愛了“簡單易操作,一次就上手。”

隨便拋出一個消息,效應便如在滾燙的油鍋裡滴上一滴水,人們就像看見蜜的蜂,前仆後繼的跟上,附和、發聲,唯恐慢了一步,便好像沒有臉見親朋好友了,聊天都沒有了資本。然而引起旋風一般的潮流,造成群眾瘋狂的東西,卻往往對台灣人來說,並不是切身重要的事件!又或著事件本身雖然重要,卻被操弄著風向及輿論的走向,往往都模糊著焦點。

就近一年而言,先後在台灣刮起旋風的,包括“台灣之光林來瘋”以及接連而來的“淫魔李宗瑞”“漁民遭射殺事件”“毒澱粉事件”“洪仲丘事件”等。

林來瘋時期的台灣人,幾乎已達到平生不見林書豪,便稱愛國也枉然的地步。不支持小林子都不敢說自己愛台灣!最終造成什麼結果呢?NBA官方為了搶得亞洲觀眾的目光及林來瘋的商機,追捧豪小子的同時也壓榨著他,雖然是大紅大紫了,但是這樣高強度的賽事下,瘋狂被安排上場的結果是什麼?我想台灣人們也有目共睹了!不要怪NBA團隊及萬惡的資本主義:「我們一般是很照顧球員的籃球生命的,只是他們不給他上場,你們會很失望,所以為了你們!我們只好忍痛安排豪小子上去為國爭光囉!」凡事必有其因果關係,已經瘋垮了一個小王,再瘋垮一個小林子應該也是剛好而已,歷史給我們的唯一教訓似乎就是我們永遠無法在歷史裡得到教訓。

而後的淫魔李宗瑞事件裡,焦點一直關注在他富二代的身分以及受害女子的數目。而更深層該省思的是什麼東西呢?我所看見的人們只想著把富二代繩之以法,萬惡的富二代仗著有錢的老爸過著老百姓不可企及優渥的生活!竟還如此的可惡,必須盯住他,讓司法給他應有的懲罰!然而又有多少台灣人深思過,這亂象的來源只是這樣一個人嗎?還是其背後的夜店文化,社會問題,等等該探究該處裡的東西,卻少有人提及。

漁民遭射殺事件中雖然造成了群情激憤但我總算看見台灣人恢復了些許的理性,雖然還是有部分的台灣人染上了深深的仇菲情節,仇菲的言論擴散於網路及各大論壇,甚至有小朋友排擠霸凌有菲裔血統的同儕,當然也有理性的人們出來為菲籍勞工及住民們發聲喊話,有罪的應該受到懲罰,而無辜的也不應該為了種族就揹負上原罪,我們都不是希特勒。

而後的兩件事件更是在社會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及響應,首先毒澱粉事件,造成的是台灣人民惶惶不可終日,直接衝擊的,便是各種食品業者,他們開始度日如年,每一天開始營業就得計算著虧損,群眾開始問:「我們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實際上研究食品的學者告訴我們:「吃什麼都會死!」連喝水都有致死量。不知道的時候台灣人吃了很多很多這些東西就像塑化劑一般,但是吃死掉的不多,知道了之後台灣人紛紛覺得:「就是這東西弄壞我的健康」殊不知各位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本來就不健康!”我們有必要知道並瞭解,但是親愛的台灣人們,你們總是過度反應,人這種生物,是可以被嚇死的,尤其是自己嚇自己的時候。

沸沸揚揚的洪仲丘案件,更是以炸開鍋的姿態在台灣的社會投下一枚重彈!“全民盯國防行動”在媒體的操作下如火如荼的展開,人民拿放起大鏡檢視著國防部的一舉一動,國軍體系與群眾體系上演了各說各話的經典劇碼,而台灣人民亦採取了緊迫盯人的戰術,各種影片音樂文章等形式對國防部及政府做出了各式的嘲諷及諷刺這一切雖然都還在合理的範圍,創作者確實有義務對國家社會的現象發聲,但規模及頻率卻相當誇張,甚至罕見的造成了群眾疲乏,觸目所及,網路電視各種媒體都是洪案,各種內幕,最新發展,示威遊行…等等,幾乎是全民響應,人民與政府罕見的幾乎對立了起來,這種現象在一個高度民主的社會裡是相當匪夷所思的,洪案暴露的不只是國防部弊端的問題,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暴露了台灣人民對政府的極端不信任,以及台灣人民某種程度上的短視,台灣人民要的究竟只是還給洪一個公道,要涉案的人都繩之以法,還是真正的改革,很多人並沒有搞清楚這一點,只是隨著媒體與其他群眾發聲,然後一湧而上,表現出自己是一個有熱血但是沒有思考性的台灣人。

一系列的事件發生,對社會產生了許多影響及改變,然而我所看見的台灣群眾,卻是如同木偶一般,隨著媒體的操弄起舞,我看不見太多高知識化社會應有的理性思維,而是一窩蜂的如鸚鵡般說著相似的話語甚至只是重複,台灣人在這些事件中展露的亮點就是:「我們很容易被扇動!」在民主的社會裡人民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對的!但是親愛的台灣人們,發出聲音之前請認真的想一想,思考過後再說話,別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改變這個社會需要諸位的力量,但是請施力在對的地方,胡亂施力,只是在攪亂這池春水,讓更多真正需要負責的人,可以混水摸魚;讓許多其實可以更好的人,提早退場。

醒醒吧!台灣人別再當見了紅就瘋狂的鬥牛。

 4,020 total views

分類: 時事, 社會觀察 | 標籤: | 在〈一窩“瘋”的台灣人〉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如何治療拖延的壞習慣(三)

延續前兩篇所提及的一些觀念,養成將事情細部切割分解成為最小的區塊的習慣、做事情先求有再求好、用疊積木的概念來做事情、養成隨時寫下想法的習慣,主要在於養成執行事情的觀念和排除來自於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障礙,接下來分享的觀念,是比較著重在所謂的執行力的養成。

 小事立即作,大事立即切開作

別因為覺得這件事情只花你十分鐘,是件小事情,你就覺得那可以先擱著,一堆十分鐘的小事情堆起起來 反而會是一頭令你不知所措無從下手處理的怪獸。

相對的,遇到了所謂的大事,也不要不知所措或者覺得是因為是大事所以先擱著不處理,要套上之前所提到的將事情切割成最小工作單位的觀念,將整件事情開始大卸八塊之後就變成一單位一單位的小事情了,然後既然是小事情了,就更不要拖延了。

不要等到環境都舒適了再來動工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場景,為了等一下要開始動工的期末報告或者是重要簡報,心中想著要塑造給自己一個充滿活力和精神以及源源不斷意志力的環境,於是千挑萬選的去找了一家安靜地安靜的咖啡店,然後又對自己很好的點了一杯摩卡可可碎片不加奶油然後多加一份濃縮咖啡(想說濃縮咖啡可以增加靈感嗎?),接著好不容易找到的位於角落很舒適的一個座位,坐下來後,突然撇到旁邊的書架上有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就順手拿起來看了一下(想說這樣可以增加等一下報告的養分嗎?),看完週刊開了筆電想說去FB上看看有啥新鮮事,然後接著去Mobile01 看看有啥新聞,接著再去PTT看看有啥爆掛,一轉眼大概一小時又過了,似乎當初要努力搞定報告的那份雄心壯志已經去了三分之二,然後多數的人在這種時候會給自己一種今天的生活似乎還頗充實的台階下,然後報告大概就暫時的不了了之了,好一個標準的虎頭蛇尾。

一樣的場景,也可以發生在家裡,然後最後告訴自己乾脆先睡飽養足精神才有力氣和棘手的報告奮鬥….

(筆者以前在念書時,更是常常催眠自己要先吃飽才有力氣念書,所以就去買了一堆好吃的滷味鹹酥雞回家,然後吃完就昏昏欲睡了,更不用說要挑燈夜戰了。)

舒適的環境是不適合打戰的,這是千古無庸置疑的一件事情,國共戰爭如此、越戰也如此,很多人也一定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所以要給自己的觀念是不要等到環境都對了才動工,隨時坐下來深呼吸一口氣,打開電腦就可以上工了,養成作事情可以一氣呵成的習慣,當然要一時戒掉這種凡事都希望萬事俱備才動工的習慣需要時間來養成,但一旦養成隨時可以動工的功力時,你會發現過去哪種希望萬事俱備才開始的行為簡直可以和拖延找藉口畫上等號。

追逐事情,別讓事情包圍你

相信大家都不喜歡一種被一堆事情圍繞著你的感覺,設想著自己是電玩當中的主角,你喜歡主動找怪打,還是喜歡被一群怪物圍著打?這兩種不同境界的差別其實只有在一念之間,那就是你的執行力養成,從這一系列的文章開始到現在所描述的方法,如果沒有執行力去配合,其實一切都是白說而已,相對的一但有了執行力,上述的觀念其實不知不覺得就可以變成習慣甚至是處理事情基本反射動作了。

拖延的習慣是影響人生的慢性病,不會立刻置你於死,但是卻會影響你人生很多的際遇,尤其是在職場上,拖延的壞習慣更是一顆該死的絆腳石,早日戒掉拖延的習慣,你會發現你的人生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延伸閱讀 如何改善拖延的習慣(壹)   如何改善拖延的習慣(二)    拖延也是一種病

 4,424 total views

分類: 職場 | 標籤: , | 在〈如何治療拖延的壞習慣(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什麼是無聲爆炸工法

在八月31日下午4時左右,基隆市北寧路邊坡上因連日的大雨而發生巨石崩落的意外,並且波及一輛轎車,所幸車內2位民眾並無大礙,但場面怵目驚心,令人餘悸猶存。事發地點的山壁上,仍有一顆「姊妹石」搖搖欲墜,估計重達2000噸,如再遇大雨或地震,巨石恐怕會崩落,基隆市政府派員會勘,決定以「無聲炸藥破碎工法」來處理巨石,需要12個工作天。

「無聲破碎工法」或稱為「無聲爆炸工法」相對於傳統的使用炸藥來爆破或是鑽鑿的方法來說,具有低震波的優點,在這個巨石所處的環境來具有較佳的安全性,並且可以對於周遭的環境具有較好的安全控制,究竟無聲破碎工法是什麼?這個工法運用的是什麼的原理?

「無聲爆炸工法」顧名思義是不會產生像是炸藥爆炸般的聲音,他主要是利用化學藥劑膨脹的原理,將化學藥劑(多半稱為無聲破碎劑)灌注進入穿鑿在石頭上面的孔洞,然後化學藥劑產生化學反應後體積會膨大進而將石頭脹裂,一般而言這樣的工法多運用在對於震動較敏感的環境或者是整片的高價大理石或花崗岩的開採上面。

無聲爆炸工法(無聲炸藥)又可以稱為化學爆炸工法,灌注進入的無聲破碎劑(HSCA)主要成分為生石灰、氟化鈣、無水硫酸鈣、二氧化矽和氧化鋁等成分組成,當這些藥劑和水混和灌注進入鑽鑿好的孔洞之後,體積會迅速的膨脹,最高可以產生高達25兆帕以上的壓力,足以將巨石或者建築物脹裂成碎片或者片狀物。

 5,785 total views

分類: 新奇, 社會觀察 | 標籤: , , | 在〈什麼是無聲爆炸工法〉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