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管比特幣,你有冒險的能力嗎?

比特幣的新聞在2013年底的時候,幾乎天天都可以在各大媒體版面上面看到,原因主要是因為比特幣在當時達到了一塊比特幣可以兌換一千塊美金的價位,今天這邊文章不是要來討論什麼是比特幣的,而是當你聽到這樣的資訊時,你心中的想法是什麼?

如果你以為比特幣還在天空飄,那你就錯了,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有兩個國家承認比特幣了,分別是新加坡和德國,已經有美國的數位資訊廠商願意鳩受比特幣作為支付的工具了,香港的首富李嘉誠先生也開始投資比特幣相關的應用軟體公司了。

然而在比特幣可以兌換一千塊美金的新聞充斥之時,台灣和國外的討論區竟然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或許是因為受到台灣媒體素質的影響,比特幣在台灣被塑造成是一種早晚會是泡沫化的一種虛擬產品,媒體能給的形容詞就跟當初兩千年網路泡沫化時幾乎沒有兩樣,不外乎就是不切實際、泡沫化、虛幻等等這一類的名詞,在台灣媒體這樣的報導大概兩三個月之後,不管在台灣的討論區上、偶而在公共場合聽到別人聊天的話題當中、或者是資訊業界當中,給予比特幣或者是其類似原理的數位貨幣的評價都是負面或者是不值得一提的。

相對於台灣對於來自海外新知識的認知來自於媒體資訊的主導或者是誤導,身為台灣少數從比特幣獲利的人們,其實是憂喜參半的,為什麼憂喜參半,這部分容許我們後續來解釋,然而相對於國外的世界,對於比特幣的創新,所抱持的態度卻是和台灣截然不同,這或許可以先歸咎於比特幣的相關知識本來就是發源於國外,但著眼於這樣對於新知識有著不同態度的原因,其實在於台灣人沒有被教育要去學習冒險,甚至連想要冒險的念頭都不曾存在過。

當比特幣的資訊和話題在國外漸漸地延燒時,在國外的討論區看到的多半是如何(HOW)嘗試去取得比特幣的資訊以及如何擁有比特幣,隨的資訊慢慢的成熟以及討論日漸地增多,國外的論壇最常看見的討論是和大家討論怎樣擁有自己的挖礦設備和怎樣針對自己的比特幣礦機最佳化,大家或許會覺得國外這些人盲目地投入這樣的嘗試是一種無知的行為,但其實他們不是無知,真正的無知才是人生最大的風險,來談談比特幣的風險好了,的確直接買比特幣來投資會是一個風險,因為比特幣兌換美元的匯率變動相當的大,這其實不也和冒然的買進黃金來投資一樣嗎?但相對於買進比特幣來投資,利用電腦運算所搭建起來的比特幣礦機來取得比特幣,從投資報酬率的觀點來說,根本說不上是什麼風險,以目前的平均數據來說,你投資比特幣(或其他類似的數位貨幣)礦機相對應所需的電腦設備的回收期大概需要三到五個月,沒錯不要懷疑,就只是三到五個月,也就是說如果你花十萬台幣去買一套設備(不過因為設備的演進,不要買顯示卡來挖比特幣了)來製造比特幣,你只要三到五個月就可以回收這筆投資了,請問這是風險嗎?

相對於幾百萬的股市投資或者幾千萬的房地產投資,動輒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有回收的機會,比特幣的投資其實是相當的划算的,如果你處的行業是在於高階顯示卡的行業,例如微星、技嘉、或者是華碩,你去問問你們負責高階顯示卡業務的同仁,他們一定會告訴你2013年他們高階顯卡海外的市場特別的好,因為國外大量採購這些高階顯卡來作為這些數位貨幣(比特幣或萊特幣)的開挖。

台灣教育環境教育大家不要投機、別從事有風險的事情,但殊不知無知和沒有冒險的能力,就是人生最大的風險。

正如前段描述到,早期從事比特幣運算的高規顯卡來自台灣,顯卡所需要的主機板也來自台灣,甚至在近期引領比特幣開挖速度快速跳躍前進的ASIC礦機所需要的晶片來自台灣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和聯電,然而台灣空有這樣的人才,卻總是在作苦工,然後只會讀著深度不足的媒體報導進而一再的被誤導。

身為台灣的早期就發現比特幣或其他數位貨幣商機的一群人,對於台灣人的無知感到既高興又可惜,高興的事情是至少這樣減少了更多人對於這個領域的競爭,可惜的是其實台灣擁有許多可以製造出更優秀效能比特幣礦機的IC設計人才和世界一流的晶圓代工廠,卻只會淪為在知識經濟的底層付出自己的勞力的22K勞工,如果這不是悲哀,哪請問什麼才是悲哀?

 4,949 total views

分類: 未分類, 科技世界 | 標籤: , , | 在〈先別管比特幣,你有冒險的能力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網站公告)如何幫你的文章爭取到更多的稿酬

這是一篇針對我們網站投稿者所撰寫的建議文章,隨著我們網站上面的文章日漸的增多和註冊作家的持續進入,相信在我們網站上面投稿的作者群們,應該都了解我們的稿費酬勞辦法了,我們和一般的網站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除了固定的稿酬之外,我們更會加發額外的鼓勵獎金給有更多人閱讀的文章作者,在這邊,我們使用FB的推薦數和分享數作為一個評斷的標準,詳細辦法請參考稿酬辦法這篇文章。

從我們的網站創建到現在,我們已經發出數筆額外的獎金針對像是FB推薦數量超過一百個(有一兩篇文章甚至已經朝向FB推薦數五百個邁進了),所以在這邊,我們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怎樣讓自己的文章得到更多的FB推薦數的小祕訣。

 勇於分享自己寫的文章給自己的FB好友

這是我們在觀察後發現一些作者為何可以快速的得到FB推薦數的方法之一,這些作者通常很用心的撰寫文章,在他們的文章獲得我們採用之後,他們通常很大方的在自己的FB上面轉貼文章的連結,這樣的動作通常很快地就吸引這些作者的朋友們的共鳴而點「讚(或者就是推薦)」,甚至有的時候,我們也發現他們還請他們的朋友幫忙分享出去(當然本質上這篇文章也要有能力得到朋友們的認同),分享的動作除了得到更多的「讚」之外,得到一定的「FB分享」數量更可以得到更加優渥的稿酬。

 大方的推薦其他作者的文章

只要是我們網站上面的新文章,我們的編輯都會主動的把文章PO在我們自己的粉絲專頁裡面,一來可以和我們粉絲專頁上面的朋友分享好文,二來我們也主要從我們粉絲專頁裡面來計算每篇文章的「讚(也就是推薦數)」和「分享」數據來當作發給額外稿酬的依據,在我們的觀察中,我們也發現有的作者除了針對自己的文章必點「讚」之外,他們也會很大方地針對其他作者的文章點「讚」甚至分享出去,這個舉動就像彼此互相幫助一樣,今天你給他一個「讚」,相對的他也會很大方的給你一個「讚」,總之就是互相做球互助就對了,隨著我們網站讀者和FB粉絲專頁的粉絲人數的上升,要拿到更多的FB推薦數不再是件難事。

協助我們網站和FB粉絲團的曝光

網站的訪客增加就增加你的文章的曝光率,這個網站的精神就在於共贏,我們除了自己會有活動來吸引更多訪客和FB粉絲之外,作者們簡單的推薦我們網站(按「讚」)也是一個很棒的舉動,將我們的網站介紹給你的朋友,請他們替我們的粉絲專頁按個「讚」,越多的人氣相對的也會替大家的文章吸引更多的關注。

 2,755 total views

分類: 未分類 | 標籤: , , , | 在〈(網站公告)如何幫你的文章爭取到更多的稿酬〉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天堂: 愛Paradies: Liebe—失落的女性自尊

導演: 伍瑞克·賽德爾(Ulrich Seidl)
劇本: 伍瑞克·賽德爾(Ulrich Seidl), 薇若妮卡法蘭茲(Veronika Franz)演員: 瑪莉亞·霍夫斯塔特(Margarete Tiesel)

奧地利導演Ulrich Seidl執導的<天堂三部曲>包括<天堂:愛>(Paradies: Liebe)、<天堂:信>(Paradies: Glaube)與<天堂:望>(Paradies: Hoffnung),是少數連續入選坎城、威尼斯與柏林影展正式競賽單元的系列電影。

三部曲各自敘述三名彼此有關聯的女性。故事從某天Teresa預備出國度假,把女兒Melanie託付給友人Maria開始,發展出各自不同的劇情。<愛>敘述Teresa到肯亞度假尋找情慾放縱的遭遇;<信>講述Maria在虔誠信仰與現實生活的衝突;<望>則是描寫Melanie在減肥營的青澀愛情。

<愛>全片採取紀錄片式的手法,手持攝影機,非常單純的鏡頭,沒有任何配樂。平常擔任特教老師的Teresa在一個長假裡去了肯亞的度假村。那裏是白人的度假天堂,是黑人生存的地方。保守傳統的Teresa剛開始只會到岸邊走走看看,參加一些渡假村的老人活動,或做做日光浴、看看音樂表演,受到朋友強力推薦之後也忍不住想在這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嘗試情慾放縱,享受充滿椰子味的黝黑男體。但試著找了一位和她兜售臂環的年輕男子開房間,對方熱情如火她卻始終無法跨越那條心理上的界線。

某次因為被上前兜售的當地人蜂擁包圍,一位叫Munga的男子跳出來替她解圍,並風度翩翩地保護她在岸邊的探索。後來她開始對Munga卸下心防,讓他帶著回到貧民窟的村子裡,介紹他的居住環境。剛開始她擔心一個年輕黑人帶著一位白人老女人走在村子裡會不會害他被村民取笑,她也總是擔心自己皮鬆肉垮已經沒有女人的性魅力了。但Munga總是不斷鼓勵她、安慰她、表現得紳士卻又帶點青澀。異國的風情與味道,以及在物種上天生優勢的性魅力,讓Teresa馬上就陷入。沒想到很快Munga露出騙財的狐狸尾巴,先說姐姐的小孩生病要錢,又要她捐款給小學老師…Teresa傷透了心憤怒離開。但她不死心又在海邊遇到一個長相青澀害羞的男孩,沒想到發生關係之後男孩又說他的哥哥剛剛出車禍…

 

這部片很血淋淋地挖出了每個失去年華的年長女性心中的自卑感。對比於環繞在他們周圍的是一群行將就木的年長度假者,每天白天躺在沙灘上不動,晚上坐著看表演不動,主角與其幾位朋友總是在這樣”不動”的背景之下享受一些飯店安排的活動、四處尋樂子。這樣的反差也許是意味著人表象和裡層的分隔,也或許是刻意把指涉的族群劃分開來。而剛開始的Teresa就是介在兩個族群之間,也是遊走在屈服於年齡但又想嘗試放縱的邊界。沙灘上那個被線隔開的兩塊領地,沙灘的那頭是望向此方的貧窮黑人們,等待任何兜售或性愛交換金錢的機會;而沙灘的這頭則是有錢的老年白人,無動於衷地躺在那兒曬太陽,兩方井水不犯河水,而Teresa則是唯一那個總想跨越拉線到另一頭去探險的人。因此後來聽到朋友赤裸裸地分享自己的享樂經驗她終於也跨越了那個自我保護的界線,投入意亂情迷的慾望世界。

但是Teresa弄錯了一件事。在這裡她的朋友們追求的是性慾的解放,但她渴望的是被真正的珍惜、疼愛,渴望擁有真實的愛情。失婚、和女兒關係疏離,在在顯示她親密關係上的孤獨。與朋友躺在沙灘上時,她說”希望能被人直視著雙眼,直視著你這個人,不是你的容貌或身體”,當時她的同伴嘻嘻哈哈地說那樣會被看到魚尾紋所以不想要,看出了她內心所渴望的是比其他人更深層的人際連結,更接近心靈的互動,更真實地”被愛”。也所以在第一次純粹”召妓”的情境下她完全無法讓自己的身體投入。這層矛盾從一開始她存在於保守安定老人團以及狂放不羈的朋友群這兩個族群之間時可能就注定了。有的族群性與愛可以分離,可以純粹地享受肉體的放縱;有的族群性是因愛而生,所以就不會輕易選擇短暫的享樂。Teresa是後者,但她卻選擇了前者的作法,因此注定了反噬到內心的挫折。

 

被愛有一部分的美好是來自於肯定了自己的魅力與價值,Teresa在原來的生活中深鎖對被愛的渴望;遇到Munga使她卸下心房,不但放開了身體的慾望,也釋出了心中渴望被愛、被尊重的期待;兩次嘗試之後才發現在這裡甜言蜜語背後都是錢,被挖掘出的渴望收不回去,自卑卻無止盡將她往下拉。她生日那天,朋友帶了自己平常習慣找的那位男妓一同尋歡作樂,到那時才知道其實她與”她的男人”可是一分錢一分貨算得很清楚的。在這裡沒有真愛,都是金錢與性愛的交換所,而她只是遇到的是假裝不用錢的騙子,騙出了她的內心深處的渴望。走到谷底的Teresa找來了旅館的新來的Bartender Josphat,此時的她只剩下對挽回身為女性自尊的期待而已,她用指使的口氣使喚Josphat愛撫她,親吻她的腳,親吻她的私處。但從未做過此事的Jodphat在她的私處前停下來拒絕了她,惱怒之下她趕走了Josphat,獨自在床上崩潰大哭。

<愛>揭露了廣大年長婦女心中隱藏的不安與渴望,它揭露的不只是故事裡的主人翁,赤裸裸的男體在鏡頭前呈現也企圖挑起觀眾內心的躁動與投射。對於年華衰退的自卑,家人之間走到僵局的關係,缺乏親密關係的生活,在原來的環境裡似乎是一個常見且被規律生活隱藏包覆的空洞。但殘酷的是導演並沒有要給人一個解套的結局,現實生活本來也就無法替每一個矛盾解套。故事揭開了瘡疤,讓人看清了自己心中渴望被愛、渴望被珍惜卻不可得的傷口,卻無意治癒它。從剛開始對滿足愛的否定一路否定到最後性魅力的否定,否定得體無完膚毫不留情,卻沒有要留下任何安慰的挽救。

 4,048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影評,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 , , , | 在〈天堂: 愛Paradies: Liebe—失落的女性自尊〉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童年幻舞La danza de la realidad—CULT你的黑暗童年

導演: 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 劇本: 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 演員: 布朗提斯尤杜洛斯基(Brontis Jodorowsky) 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在60年代以鼴鼠(El Topo)、聖山(The Holy Mountain)與聖血(Santa Sangre)合為”褻瀆三部曲”在CULT film與午夜電影地位立於不敗地位,不但被同為導演好友的約翰藍儂視為最喜愛電影,大導演David Lynch也深受其影響。

<童年幻舞>是Jodorowsky睽違電影大銀幕數十年後2013年的新作,並與從6歲就客串他電影長大的演員兒子Brontis Jodorowsky飾演男主角Jaime Jodorowsky—導演的爸爸,也就是主角演員的爺爺。Jodorowsky以過去一貫嘲諷的敘事手法描繪著童年時期對嚴厲父親的記憶,將許多黑暗殘酷的經驗透過黑色幽默進而昇華,重新塑造的人物形象與後續情節,也讓這部片圓滿了每個人的期待和夢想。雖然講述的是一個有點悲慘的童年,但惡搞熱鬧的的氛圍、輕快的音樂和繽紛的畫面,也讓觀眾與”痛苦”保持了一種距離。根據Brontis轉述父親導演的想法,”他努力保持距離,並不希望觀眾身歷其境”。 Jodorowsky的父母是東歐猶太裔,移民到智利托科皮亞定居,當時遇到經濟大蕭條,智利的經濟也受到嚴重影響。身為共產黨員的父親,一心一意想打倒法西斯獨裁主義。猶太裔身分不論是在社經地位的落差,或是文化上的差異,都讓Jodorowsky的童年總是在同儕間受到排擠。故事開始在一個馬戲團,父親遇到以前一起在馬戲團的好友,吹噓著當年勇。畫面穿過馬戲團象徵著一個奇幻之旅的開始。

<父親的專制跋扈>

童年時期的Jodorowsky總是活在父親嚴厲的教育底下,父親崇拜共產主義,厭惡法西斯集權統治者,是個無神論者,但是自己的行為卻極度專制而且法西斯。當時居住的小鎮有很多外來移民,附近還有很多因工作致殘的礦工們,父親禁止他與那些人來往,並用許多荒謬的手段教育他”成為勇敢的男人”,例如搔癢不准笑、要他自己請求父親大力摑巴掌,以證明自己可以忍痛、結果打斷了牙齒,去看牙醫不准打麻醉、要他代替猝死的狗狗當消防隊的吉祥物、出任務的時候逼迫他直視著焦屍…。除此之外,對母親強勢的掌控、跋扈的口氣和情慾的專制,還有和他一群共產朋友之間相處也是。

<母親的愛與溫柔>

母親在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無時無刻都以女高音方式唱自己的台詞。這不但有強烈的娛樂效果,也是Jodorowsky替母親實現自小成為歌劇演員的夢想。一頭金色捲髮,擁有豐滿身材,電影裡面母親總是穿著非常凸顯傲人上圍的衣著,以視覺強調了導演心目中她強烈的”母親”與”女人”並存的形象。

母親一直活在她父親(導演的外公)早年離去的未竟遺憾裡,所以飾演導演本人的小男孩在電影前十分鐘總是戴著金色大捲的假髮,直到父親帶他到華人理髮店強制脫掉那頂假髮,同時象徵著脫去母親對祖國、對父親的投射情感。 不改喜歡赤裸裸地揭露情慾的本色,中間穿插了一段父親在自營的絲襪店意淫穿了絲襪的假腿、聞女性內褲、母親對水煙斗的性幻想,以及兩人不平等的性關係(母親在作愛過程還是保持女高音的唱腔也是笑點之一)等等。

<為父親改寫的超展開人生劇情>

雖然這部片是我覺得Jodorowsky最平易近人的一部,不過劇情超展開以致於不怎麼平易近人的長度還是一樣可見。劇情前半會以為小男孩是主角。但其實由於是描述Jodorowsky印象中的”父親”,所以其實後半劇情已經離開了小男孩的視角,甚至脫離了現實,電影的虛幻讓父親踏入刺殺法西斯獨裁者之路。

和他一同上路的是打扮跟約翰藍儂一模一樣的共產黨員,當然片中的時代離約翰藍儂差了數十年,這個設計明顯導演為向其好友致敬。但父親為獨攬功勞,在小狗變裝大賽上約翰藍儂即將殺死獨裁者之時突然跳出來擋子彈,受到獨裁者賞識,進而用他當馴馬師(他出發前查到獨裁者非常愛馬),希望先擒馬再擒王。沒想到這一番大費周章卻在馬死了獨裁者崩潰欲絕,父親掏出手槍要結束一切之時雙手因為太緊張突然麻痺不能動而功虧一簣,被獨裁者拿去結束馬的生命,還感謝他的體諒,給了他一筆錢讓他離開。 父親打擊甚大,心灰意冷之下失去記憶了數個月,遇到一個畸形的婦人照顧他(畸形是Jodorowsky電影裡非常愛用的梗)。遇到他給婦人活下去的力量,但母親傳遞的思念使他清醒後卻遺忘了婦人,婦人因此心碎自殺。遭到村民指責只好離去的父親流浪到一位好心的木匠家,木匠秉著上帝愛所有人的信仰,不但包容他、給他工作,也帶他走出傷痛,讓他賺取一筆回鄉的經費。沒想到大好人送他的愛心木椅到教會之後竟然因為福音唱唱跳跳暴斃死了。他把錢都給教會替老木匠下葬後,遊走在街上卻遇到納粹。 納粹不相信他蜷曲的手指是因為麻痺,堅持認為他故意反納粹,本來想打他一頓,卻被他用金鋼狼的招數擊倒。憤怒絕望之餘他大喊了老木匠的名字萬歲,結果被當成反叛者抓起來逼問那是誰,進行一連串令人發噱的刑求,直到革命軍攻下基地才被救出來,送回家鄉。

這一大段父親的奇幻冒險其實讓我們快忘了這部片本來是想講Jodorowsky對童年的詮釋,但其實多了這一段的故事劇情,除了也是導演想圓滿父親的革命情懷,整段虛構的旅程也隱藏了許多傳遞導演思想的惡搞情節,以及嘲諷人類歷史上與信仰上的荒誕、矛盾情結。

<不忘”褻瀆”本色的宗教觀>

從電影中的描述看出父親原是個無神論者。

小男孩在海邊遇到的奇妙智者,教他奇怪的咒語,給了他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圖騰,告訴他只要信仰耶路薩冷,他們其實都是一樣的。以很開放的心胸看著宗教的本質、追求心靈的愉悅與釋放,以及尋找生命從何而來、往何處去。但開開心心帶著三個雕像回去的Alejandro卻遭到父親嚴厲教訓,不但把雕像全丟進馬桶沖掉,還要求他”只相信父親”,打倒偶像崇拜者卻也是塑造創造偶像的人,其實是很諷刺的。

同時Jodorowsky還是承襲了他褻瀆三部曲一貫對基督教的偽善和儀式面的嘲諷,像是片中他父親為拯救難民,結果自己的驢子卻被難民殺來生吞活剝,還感染瘧疾。擔憂的母親坐在他身上向上帝祈禱,請求上帝的河流穿過她為河道的身體,將祂的聖水透過她身體傳給重病將死的父親,然後就掀起裙襬將”聖水”排在倒地的父親身上…用充滿性暗示的內容毫不留情”褻瀆”了一番神聖的宗教信仰。 另外父親流落異鄉時受到有虔誠信仰的老木匠幫忙,因為老木匠他相信了信仰給人善心和生存的力量。

但跟著老木匠因可笑的宗教儀式猝死,牧師為他募款下葬時,每個人又一面哭得不能自已,一面都掏零錢,真正關心他的父親只好把自己作木工好不容易存到的返家積蓄全掏出來給了教會,黯然離去。荒謬的黑色幽默也調侃了教會團體一番。 父親流浪數年回到家,母親見到骨瘦嶙峋憔悴不堪的他,突然將他新娘抱起,複製耶穌死時聖母瑪利亞哀慟的經典動作,許多CULT的象徵性動作、符號在Jodorowsky的電影裡不時出現,也實為觀賞時的樂趣之一。

最後母親拯救了失去不論對自己、對共產主義、對上帝信仰的父親,喚起他對家庭溫暖的感受,喚起他對家人的情感,三個人離開托科皮亞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個結局根據導演所述當然不是真的,事實上他到成年之後甚至與父親幾乎斷絕關係,所以身為男主角的導演兒子其實只見過他爺爺兩個下午。但透過”由自己的兒子詮釋自己的爸爸”微妙的關係,Jodorowsky感受到經由兒子演繹父親種種經歷之後,漸漸轉化了自己對父親的怨恨,反而可以用一種充滿情感與諒解的方式看待過去悲慘的童年。

同時導演本人在片中經常以本人身分出現,在故事的平行世界中抽離地看著小男孩發生的故事,並適時撫慰小男孩的心靈。對小男孩而言他正在經歷這些痛苦,並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對身後的老人–導演本人—而言,他理解男孩的感受,卻也已經超然解脫、昇華、並擁有屬於自己的成就與價值。

<其他軼事>

導演兩度在故事裡質疑了對弱勢的同情,一是前面提到父親帶了水想去幫助禁止入境的難民,騎去的驢子卻被飢餓貪婪的難民生吃了,自己還染上瘧疾;一是飾演導演小時候的小男孩,有個擦鞋的窮人朋友。他穿著爸爸給他的紅鞋去找朋友的時候,朋友哭著說從沒有穿過這樣的好鞋。小男孩善良地將鞋子脫了給他,他卻丟下擦鞋盒帶著鞋子跑了。

兩段劇情都有點隱藏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諷刺意味。有趣的是後來穿紅鞋的窮孩子跑去海邊滑倒死了,被用推車抬回來的時候低對比的畫面顏色與被亮化強調的紅鞋子,立刻引發觀眾想到<辛德勒的名單>裡的紅衣女孩。

身為台灣觀眾,在看這部片一定會發現一個大驚喜—小男孩在華人理髮廳被脫下金色捲髮的時候,旁邊的華裔客人突然用著濃厚的西文口音唱起了中華民國國歌! 其實該華裔客人只是拍片現場的路人找來當臨演,當時導演希望完全重現他記憶裡的模樣,所以要求臨演在這神聖的一刻隨便找首中文歌唱。拍片的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是國歌,直到剪片時工作團隊的華人(中國或台灣)才驚訝地認出這首曲子,意外變成一個只有台灣人才懂的驚喜。

這部電影的製成幾乎如同家庭事業一般,除了導演的兒子Brontis出任男主角,他的其中一位兄弟負責整部片的配樂製作,並客串智者和約翰藍儂一角;而另一位兄弟與其妻子也客串片頭馬戲團中繞著主角講述他當年英勇演出的兩位小丑。

 4,160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影評,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 , , , , , , | 在〈童年幻舞La danza de la realidad—CULT你的黑暗童年〉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大快人心Funny Games—對電影公式的頑劣逆襲

導演: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
編劇: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
演員: Susanne Lothar, Ulrich Mühe, Arno Frisch

麥克漢內克導演以<白色緞帶>、<愛˙慕>等作品著名,作者風格極強的他向以冷冽銳利的手法敘述人性,不浮誇但也毫不迴避殘酷真相。他一向強調自己是誠實地說出真相。這樣的理念勢必會跳脫類型電影公式的框架,而<大快人心>即是這樣的想法在驚悚片上的貫徹,同時又頑劣地帶著一點CULT film氣質以對電影公式的嘲諷。

故事的大綱其實很簡單。一個溫馨優雅的家庭假日到湖邊小屋度假,遇到來訪借雞蛋的兩個人男子,一個看起來沒什麼自信笨手笨腳,一個伶牙俐齒卻穿著不合宜的超短褲。本來只是借個雞蛋,卻從許多怪異態度、不合常情的強詞奪理、強人所難中,漸漸透露出兩位不速之客扭曲的動機,到最後卻演變成一場血洗災難。

先來說說一般驚悚電影一些必然的規則: 1. 聰明女人不會死,笨女人才會死;2. 好人(或主角)不會死(光),壞人一定會死;3. 小孩和動物不會死;4. 鍥而不捨想辦法的人不會死;5. 軟弱的跟班通常比較會心軟;6. 殺人魔都有傷心的童年,以及復仇的動機。但這些規則在本片中一概不適用,但又故意設定了這些看似充滿希望的”存活條件”,再各個擊破;也故意設定了”為什麼這麼做?”的問題橋段,狠狠嘲諷那些公式化的理由。這些”存活條件”或是”殺人動機”都是觀眾恐懼的避風港,使人觀賞之餘又有個藏身處相信這一切萬一發生在現實中都有轉圜的餘地。但導演就是不給一絲希望,冷冷告訴觀眾”現實就是沒有公式,好運不是必然存在,邪惡不一定都有理由,你也並非與這些悲劇無關。”即使好人眼明手快消滅了壞人,他也要任性地”倒帶”回去強迫你接受現實中好運並不存在的事實。

而從觀眾的窺視心態角度而言,電影中的暴力透過拍攝手法多半讓觀眾產生一種”事不關己”的麻木感,不僅僅是在自身恐懼透射層面,同時也在於對被害者同理心的層面。也就是不論對加害者或受害者,觀眾都處於阻絕旁觀的角色。但本片中導演多次讓壞人保羅與鏡頭互動: 一次是母親找狗屍體時,他戲弄般用”冷/熱”操控她走向正確的埋屍位置,然後轉過來對觀眾眨了一下眼睛,暗示著”好玩吧!”、”你懂我的樂趣”以戳破觀眾其實也覺得有趣的心理;一次也是保羅訂下”打賭你們12小時之後會死”,也轉過來邀請觀眾參一腳: ”你呢? 你也是站在他們那邊的嗎?”;最後則是結局時保羅又故技重施到下一戶人家借蛋,趁主人離開在一旁等待時,轉過來對觀眾眨了一下眼,表示”接下來你懂的。” 用這樣不尋常的手法打破鏡頭隔閡,直接揭露觀眾與加害者的共犯結構—其實你也喜歡,所以你才想看。通常觀眾本可從惡有惡報的結局中獲得恐懼的解放,以及消彌心中因滿足窺視而生的罪惡,但最後壞人並未受到懲罰,使得觀眾在電影結束後不安感卻持續延續著。

片中部分特殊的第一視角拍攝角度也透露出導演想把隔岸觀火的觀眾拉入這場混戰;壞人暫時離去後妻子呆若木雞靜止坐在沙發,鏡頭靜止,只剩下電視傳來吵雜的賽車聲音,這個鏡頭持續了近幾分鐘,甚至持續延續到她以緩慢動作關掉電視、拖著傷走出客廳找工具解開束縛、再走回客廳幫忙撐起左手右腳都受傷的丈夫、寸步難行地拖行到門口,直到踏出門口之久,且鏡頭拉得很遠,鏡頭裡外等量的時間經歷,以及猶如事不關己冷冷地看待這場困獸之鬥,加上壞人行蹤的未知,都是令人煎熬不安的手法。

這部片所設定反派乖張的扭曲態度,各種”失序”形成的詭異怪誕,沒有什麼藉口的純粹邪惡,大量象徵、暗示性的語言、加上片頭片尾瘋狂開到最大的黑金屬音樂,令不少人聯想到Stanley Kubrick的<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這類型作品以及電影中這些元素本不是麥克漢內克作品中可見的,因此推測導演欲對類型電影的批判與向經典致敬的意圖是顯見的。批判嘲諷的態度在丈夫崩潰地說”你不如就直接殺了我吧”,保羅笑笑地回答”你不該忽略了娛樂效果”、”以一部劇情片來說,這影片長度還不夠呢”,直接戳破驚悚電影中輾轉莫測的劇情背後的謊言,以及觀眾共犯心理的期待。另外在夫妻倆在惡劣的傷勢、被侷限的空間中試圖脫困,乍看出現一絲希望結果又被打入地獄的過程,又讓人不禁聯想到Stephen King在戰慄遊戲(Misery)中的困獸恐懼。

結局時Peter和Paul在帆船上的對話完整洩漏了導演對於暴力電影的想法: “一個宇宙是現實的,一個宇宙是虛幻的…問題不只是怎麼從反物質世界中逃走,還有如何在兩個世界中聯絡”、“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通訊,就像在黑洞中,引力強到難以抗拒,以致於沒有任何東西能逃出去,完全不能和外界通訊”、 ”虛幻不就是現實嗎? 你可以在電影裡看到他們”,以此貫之本片對於鏡頭裡與外之虛與實並非壁壘分明、各自為政,觀眾並非被動觀賞事不關己的世界在發生,其內心窺視的慾望與鏡頭裡的世界是相互連動但無法即刻操弄聯絡的結構。”除非全部倒轉,預測是避免驚慌”,也道出劇情公式是循著觀眾期待而生,在有限的安全感下享受暴力的快感。

整部片許多實驗性的取景手法,以及無法預測的行為和劇情,正是導演欲以後設的角度批判、拆解暴力、恐怖電影與觀影者相互滿足的共犯結構。

 6,103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 在〈大快人心Funny Games—對電影公式的頑劣逆襲〉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梅蘭芳

導演:陳凱歌
演員:黎明  章子怡  孫紅雷  王學圻  安藤政信

<梅蘭芳>是陳凱歌繼<霸王別姬>經典之作後以戲曲為題材的第二部大作,顯然給很多人很高的期待。不過相較<霸王別姬>以著重在時代下個人的情感轉折,<梅蘭芳>就稍微抽離點看”戲子”在當代社會的無奈與堅持。角色間情感面是有,但不是全然。經改編後,與三位分別為傳統藝術、為梅蘭芳癡狂的邱如白(原型齊如山)、精明幹練識大體的福芝芳,以及和”冬皇”小生孟小冬的關係都在精簡改編後做了明確易懂的定位(但或許不符合史實)。

 

那你就戴著你的紙枷鎖,一股勁兒地往前進吧。”

故事開始在梅蘭芳年幼習戲時,大伯的紙枷鎖一事留在他心中的影響開始。開頭即暗示了身為唱戲人的無奈,但當時的畹華對唱戲充滿熱愛,僅將大伯的一封信收在心底。

之後邱如白(孫紅雷飾)遇見年少的梅蘭芳,當時戲子如娼妓,如十三燕(王學圻飾)期待徒弟能夠將戲子地位提拔提拔,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梅蘭芳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深深吸引了邱如白。質本潔來環潔去,不教汙淖陷渠溝。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看在強調自己是”乾淨的”邱如白眼裡,梅蘭芳作為小旦”唯有情慾乾淨的才能將它唱得這麼美。”他將西方戲劇在情感演繹上較流動自然的方式引入了梅蘭芳的詮釋裡,促成梅蘭芳與十三燕為新舊理念對台三戰的契機。第一場走著傳統詮釋的十三燕依然高朋滿座,梅蘭芳一邊慘敗,於是他不顧他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決定演出悲劇<一縷麻>。透過邱如白帶領校園行銷的做法,此場演出竟吸引大量年輕觀眾,並引領了最後一場演出的壓倒性勝利。”輸不丟人,怕才丟人。” 這是十三燕知道自己的盛世已去,最後一次登台前感慨萬千地說。這場君子之爭亦象徵梅了蘭芳的時代奠定。

 

你讓人家失街亭,人家非要由龍戲鳳。”

中段梅蘭芳已來至青年,由黎明所詮釋。溫文爾雅的氣質仍舊,活靈活現充滿想法的感覺卻不見了,反而多了點膽怯和優柔寡斷。陳紅飾演的福芝芳一出場即展現了聰明但強勢的氣場,不明史實的人還真不知她其實是梅蘭芳第二位平妻,據傳娶她入門即是要她”管著梅蘭芳”的。當時邱如白極力想將他捧紅到美國,但梅蘭芳一直猶豫不決,福芝芳也不甚同意。直到孟小冬的出現,我認為是全戲最精彩的一段,梅蘭芳、孟小冬、邱如白和福芝芳,各自本有譜,但性格與手段的交會讓四個人之間環環相扣。一首”游龍戲鳳”讓兩人的情愫漸長,男作旦,女作生,有趣的對應且都是當代第一,怎麼看都如天作之合。

”那兒有把傘,是誰的,還誰去。”福芝芳當然全看在眼裡,但面對邱如白暗示地說”這戲越演越真了”,她按耐著心中的酸楚回道”這戲不往真裡演,難道還往假裡演?” 戲中的福芝芳雖然伶牙俐齒,卻處處精打細算替梅著想,也算是犧牲私情顧全大局。而一心一意想讓梅蘭芳更上層樓的邱如白十分不認同梅蘭芳和孟小冬繼續揪葛,卻又希望透過孟小冬對梅蘭芳的影響力說服他前往美國發展。梅蘭芳和孟小冬誠實透露對於到美國發展的未知感到害怕,孟小冬則回他”那你該怕的事還多著呢。咱們本來就是看千千萬萬人眼色吃飯的。”

 

他這一切,都是從這份孤單出來的。誰要是毀了這份孤單,誰就是毀了梅蘭芳。”

因為害怕認識了孟小冬之後的畹華,可能讓梅蘭芳從此消失,福芝芳終於登門拜訪孟小冬。原以為可以用著元配的下馬威訓訓她,但也許是忽然看見自己根本未曾擁有過的失去,福芝芳總算掩藏不住心中多年的苦澀說了”梅蘭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座兒的。” 邱如白和福芝芳其實都明白這麼多年來梅蘭芳心中有份孤獨是誰也填不滿的,而他們也都注意到了孟小冬的出現撼動了它。”他這一切,都是從這份孤單出來的。誰要是毀了這份孤單,誰就是毀了梅蘭芳。”這段話讓孟小冬決心離去,僅留下一句”別怕”。但令人心痛的是就連觀眾也不知道,究竟捍衛舞台上的梅蘭芳是對的,抑或捍衛舞台下畹華的快樂是對的(當然真實世界裡兩人其實是有結婚的)。但可以看得出的是,梅蘭芳面對失去孟小冬的傷痛,或者說是為了一條自己也不確定的路做出犧牲,看在眼裡的福芝芳難過一點也不比他少。熬著湯陪著梅蘭芳掉淚,一邊說著”別哭阿”,把身為一位妻子的強悍與脆弱、捍衛與包容詮釋得十分動人。

 

有人要看一個弄髒了的梅蘭芳嗎?”

故事的後半講到了1937年日軍攻佔北平後,日軍發現中國歷史上”所有統治中國的異族人,都是被中國文化同化後而結束統治。只有征服梅蘭芳,才能征服中國。”但堅持不做漢奸,不向日軍低頭的梅蘭芳因此拒絕再站上舞台。同時害怕梅蘭芳自此消失的邱如白,堅信”戰爭隔幾年就一次,你犧牲了你的藝術,等一切又重歸於好,煙消雲散,這就是尋常世界。你不光是為一個尋常世界而生的。”梅蘭芳用以當年邱如白給他的話回應他”你不是說,人不光得活著,還得往好裡活。活得好,好好活著,活得不害怕!”因此最後蓄鬍以明志的梅蘭芳,以堅定自己的愛國信念,拒絕登台表演。

 

多大繁華到頭來都是場虛空。只是大伯明白時已經晚了。大伯要你做個凡人,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

劇中梅蘭芳是極力想掙脫戲子宿命枷鎖、想要追尋幸福、又不願屈服日軍,但在這樣劇情發展底下,黎明詮釋出來的氣質(或是導演給予他的靈魂)卻是相對十分衝突的軟弱與優柔寡斷,他決定不了機會,擺脫不了束縛,掌握不了幸福。到了最後電影卻藉由他大伯的話透露了梅蘭芳渴求平凡的心聲。對應他年少時期”那你就戴著你的紙枷鎖一股勁兒地往前進吧”,那份熱忱、堅毅、充滿理想,青年後的梅蘭芳卻顯得對身上的枷鎖充滿無奈。

 

許多人認為梅蘭芳被陳凱歌改編後便被”神化”,成了不可褻瀆、不可撼動、不可缺少的珍貴。但事實上我卻覺得我看到的是梅蘭芳靈魂裡的悲哀(這對於喜好梅蘭芳的支持者應當是很殘酷的吧),或說好聽點將自己一切獻給了京劇。他似乎是邱如白、福芝芳、孟小冬,以及之後的日軍,多方之間角力的魁儡,有人捍衛他,有人動搖他,有人想摧毀他,而他就在角力的爭奪之下成就了現在的樣貌,但他內心要的卻只是份平凡。他這一生似乎還是擺脫不了為座兒而生、為座兒而死的枷鎖。這未必是真實的梅蘭芳,但這卻是陳凱歌讓我看到的梅蘭芳。

 4,729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 , | 在〈梅蘭芳〉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苦瓜功效-天然胰島素

苦瓜,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 L.,拉丁屬名有「咬」的意思,是指苦瓜和葉片,其外型呈現鋸齒狀,意指苦瓜外表看起來好像被咬傷。苦瓜性寒,但生產環境卻不耐寒,適應在20~30 ℃,其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日本、印度等東南亞地區之栽培歷史悠久;在台灣,苦瓜品種初略可分為白皮種、綠皮種以及山苦瓜三大類,顏色越是濃綠,苦味也越厚重。

苦瓜,又名錦荔枝、癩瓜、癩葡萄、涼瓜;這些別名詼諧的道出苦瓜的外觀與特性,苦瓜雖苦,但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的功效,在中國醫學中被作為治療針對熱病煩渴、中暑及尿少尿赤等問題的食療方法,其原因在於苦瓜含奎寧(Quinine)成分,有清火解熱之效,還能刺激唾液及胃液分泌,有助消化和增加食欲。另外,苦瓜還有一項有別於一般蔬菜無法比擬的神奇作用,就是苦瓜雖然本身苦,但從不把苦味傳給其他菜,不論苦瓜配什麼菜,除苦瓜本身苦外,其他的菜照樣有滋味,因此,又有“君子菜”的雅稱。

苦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鈣、磷、鈣、磷、鐵、胡蘿蔔素、核黃素、膳食纖維、苦瓜鹼;其營養成分在瓜類蔬菜中算是較高的,特別是維他命C的含量位居瓜類之冠,相當於菜瓜、絲瓜的10~20倍,能幫助身體代謝機能、強化免疫功能、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解毒、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功效;除此之外,近年來發現,苦瓜汁液中有某種生理活性蛋白質,將這種蛋白質注入動物體內,具有刺激和增強動物體內免疫細胞吞噬癌細胞的能力,它可同生物鹼中的奎寧一起在體內發揮抗癌作用;臨床上證實,從苦瓜籽中提煉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對淋巴肉瘤和白血病特別有效,也能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質表面活性,可作為愛滋病感染的鎮痛藥。

除了促進食慾、消炎退熱、防癌抗癌的功效,苦瓜中含有苦瓜甙、5-羥基色胺、谷氨酸等多肽類及氨基酸物質,有明顯降低血糖的作用;印度的科學研究人員從動物試驗發現,這些類胰島素物質不僅可使嚴重糖尿病患的血糖下降,也它能促進糖分分解,具有使過剩的糖分轉化為熱量的作用,能改善體內的脂肪平衡;我國科學工作者也證實從苦瓜中分離出胰島素一P,其降低血糖的作用比醫治糖尿病的藥物苯磺丁還明顯,因此,苦瓜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物;亦被譽為“脂肪的殺手”,其價值能吸附細胞裡多餘的脂肪,有效地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減少50%的多醣吸收。

在營養學中,苦瓜的營養特色是熱量低,含有豐富的鉀、維生素C與葉酸,幾乎不含脂肪或蛋白質,因此在烹調方面有很大的彈性;若希望減少苦味可以透過泡水、鹽漬或川燙的方法,但事實上,食之苦味在於葫蘆素,其價值非凡,可取為治療肝炎及肝癌的有效成分,過度去澀恐降低其價值。由於苦瓜性質寒涼,較適合燥熱體質者食用,低血糖、低血壓、老人及兒童等不宜多食,脾胃虛寒、支氣管哮喘者、腹瀉者、更年期或婦女經期前後不宜生吃;特別注意的是,奎寧在苦瓜中的含量雖少,但仍建議孕婦少食避免流產跡象。

 6,830 total views

分類: 健康養身 | 標籤: , , , , , | 在〈苦瓜功效-天然胰島素〉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愛在心裡怎知道How do you know—選擇讓你做自己的伴侶

這是一部沒有狗血浪漫,誠實討論愛情本質的故事。

Lisa從小是個優秀的運動員,她的人生正向、理性、獨立,人生秉持著許多座右銘而活,不善感也不輕易吐露心事,就連人生的目標和一般女孩都有些不同。她一心一意熱愛壘球,但突然得知被球隊踢出之後頓時失去人生的下一步。此時她同時因緣際會遇上了男壘明星投手Matty,以及明明身為公司老闆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背上黑帳黑鍋的George。當時George剛聽到噩耗心情糟到谷底,酗酒多日,因此狼狽的模樣錯過了給Lisa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機會;但同時卻又因為Lisa理性沉著面對挫折的態度對她產生好感而念念不忘。另一方面遇到Matty的Lisa,一開始覺得Matty的自我中心很荒謬;但迫切想逃離那個充滿”遺憾、哀傷她離開”的球隊環境,卻又不知何去何從的情況下,向來對愛情沒有特別預期或想法的她,也就不自覺投入Matty有點衝動的積極主動攻勢之下。

這個故事裡沒有王子,也沒有批判性地把誰歸類為絕對的壞人。

Matty有著明星光環,過著奢華的生活,一手討好女生的招式,但是個不折不扣的自戀狂。他開始覺得Lisa特別,是因為她發了脾氣卻又回來道歉。雖然他真心喜歡這個女孩,從那些不斷求她留下來、以及那些(即使根本不是對方想要的)努力挽回的調整、動作等等可見,但他的極度自戀使得在人際互動裡他一心追求的就是別人對他的崇拜、稱羨、讚許,並期待對方說出自己想聽的話。他無法打從心裡察覺他人的感受,也缺乏細膩的同理心,即使他認為他應該要關心對方的時刻,還是改變不了”隨時關注自己勝過關注他人”的壞毛病。這樣的極端性格使得他在愛情裡面總是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在對待對方,而不是真的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如同那些—準備好給留宿女生的全套粉紅色運動服、突如其來送的一支完全不符合Lisa氣質的炫富手錶(還自己決定訂婚),或是重複試圖用”吃點東西”想安慰心情不好的Lisa…等等。

Matty的性格在故事裡被設定得很極端,但事實上現實中有許多隱性的這類愛情者。他們自我中心,總是把注意力不斷放在自己的付出上面,並期待得到回報。其實”喜歡自己喜歡一個人時的樣子”,確實某種程度就是使人沉溺於愛情關係的要素之一,而這也是這個故事想說明的重點,不過Matty是個極端的反例。兩人失衡的關係恰好讓Matty”極喜歡自己的樣子”,但原本很有自己個性的Lisa,在愛情裡卻漸漸變得越來越不像、也不喜歡自己,一面覺得自己精神層面不被了解、滿足;但另一方面又責怪自己似乎太常抱怨。

George正是另一個極端的存在。從他與助理還有父親的關係,以及最一開始他甚至特地打電話給素未謀面只是被轉交號碼的不知名女生(Lisa),支支吾吾表明自己死會,只是怕給號碼的對方正在等他回應…等等,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個情感豐富、有點缺乏自信但又很替他人著想的人。雖然身為女主角最終的soul mate,但故事把他設定得一點也不雍容華貴,反倒有點笨拙、焦慮、小心翼翼怕打壞對方對自己想法的單戀,讓Lisa一開始覺得他根本是個怪咖。George和Lisa的某次巧遇讓Matty吃醋並說出”這是我的家,邀約別人前應該要先問過我”這樣的台詞,導致Lisa看清自認平等的同居生活其實並不存在,憤而離去暫時到George家停留。這個小小的機緣(也是George一路跑下樓梯、還冒著被車撞去買酒等等,費盡心力把握的)、一些酒精的催化,加上他包容、傾聽的個性,使得Lisa意外對他吐露了連和Matty都沒提過的,那些她對自己、對愛情、對人生的茫然。

如同一般的愛情電影,即使這個故事的腳色設定已經算是很不批判,當兩個男人拉出的極端使得高下立見以後,觀眾很自然就知道結局會是怎樣。但我認為劇本把觀眾都猜得到的結局做了很細心的安排。

先是因緣際會之下,Lisa跟著George去探望了他剛生產的助理Annie。對於曾表達”對於生小孩毫無想法”的Lisa,剛到病房時其實顯得有些尷尬不知所措。但後來小孩的爸爸Al出現,向Annie解釋了遲遲沒有求婚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經濟條件依然不穩定,很怕她受委曲…但沒想到她卻因為自己出於愛的不結婚決定而擔心不已,甚至遭受身邊人指點的壓力…..”我擔心妳遇上那些,使得妳覺得自己不好、想要妳像個正常人、想要改變妳、或要妳多愛自己一點…” 一句話反映了Lisa正被困在”自己必須不斷改變以調適關係”的處境。後來George更在她的生日派對上,送了她一個小小的培樂多(play-doh),用培樂多因清潔用黏土失去市場後受巧思被改用在玩具上的背景,暗示她即使一時失去了原本的價值也不要氣餒,只要做一點小小的調整,她可以過更好的人生,遇到懂她價值的人。

結局之間還牽扯了George與他老奸董事老爸之間的官司條件。那個”是要自己坐牢三年? 還是老爸坐牢二十五年?”的艱難問題,George把答案留給Lisa與自己的未來上。他過去的人生也許多半是為了重要他人,因此如果沒有Lisa,他依然是原來的他,那麼犧牲個三年換他老爸餘生就算了;但若是有了Lisa,人生有了他必須捍衛的意義,那麼他就必須開始替自己想一想。

這個故事不算有什麼很明確的高潮處,或是什麼特定的事就造成什麼很浪漫的轉折。但這些句句皆明確指向角色性格或是核心議題的鋪陳,以及在感情基礎上卻需要認清”不適合”的掙扎,都使得這些衝突或態度十分貼近現實,令觀影者更容易投射並檢視自身在愛情中遇過的困境。

 11,869 total views

分類: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在〈愛在心裡怎知道How do you know—選擇讓你做自己的伴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花椰菜功效-窮人的醫生

花椰菜(Cauliflower)屬於十字花科的蔬菜,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其中常見有白花椰菜和青花椰菜,前者由野生甘藍培育,後者為甘藍的變種,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自美引進台灣;此植物株苗時與甘藍菜相似,其後生成無數的小花蕊及花梗,集聚成一顆花球形狀,因而別名「花菜」。在日本,會在婚禮上由新娘和新郎分別丟捧花,其中,新郎手上拿的就是花椰菜,意喻接到捧花的未婚男子將延續婚禮的喜氣;然而,不論是白花椰菜或青花菜營養價值甚高,皆富涵豐富的維他命B1、B2、C、A、E、K及超過200多種植物化學素。

根據美國癌症醫學研究顯示,當人體在排毒系統、抗氧化系統、消炎系統,這三大保衛組織長期處於不平衡時便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而花椰菜正能有效預防及提升免疫機能,因此,將花椰菜列為防癌十大蔬菜之一,又以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癌和卵巢癌的癌症預防最具明顯,能有效控制癌症和腫瘤生長,最大功臣就是,花椰菜具有抗氧化、抗炎等成分,因此,被稱為「蔬菜之王」、「防癌高手」。本文將針對花椰菜食療功效作介紹:

花椰菜的維生素C和錳,都是強大的抗氧化劑。事實上,一個手掌大小的花椰菜,其維他命C占所有營養素的85%,除此之外,花椰菜還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葉黃素、檞皮素和多種植物營養素,包括山柰酚(Kaempferol),阿魏酸(Ferulic acid),肉桂酸和咖啡酸等天然抗氧化劑,是一個很好的食物來源;可以肯定的是,經常吃花椰菜將有助於保護您免受自由基的傷害,並降低由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引起的疾病,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發生的風險。

花椰菜中有大量的維生素K和ω- 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炎症,一杯水煮花椰菜含有大約11微克的維生素K和0.21克的ω-3脂肪酸,是蔬果中難得少見的高含量植物;另外,花椰菜還含有其他珍貴的抗炎物質,像是芥子油苷(Glucoraphin)和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前者能使腸胃不容易出現幽門螺旋桿菌,對胃壁有保護作用,減少炎症性腸疾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慢性炎症發生率;後者硫化物質到體內則轉變成蘿萄硫素(Sulforaphane)的物質,不但能活化抑制癌細胞所必需的酵素,而且能夠將致癌物質排出體外,更令人驚奇的是,花椰菜富有保護性類黃酮、松烯、吲哚(Indoles)類酚物質,其多種抗炎酵素結合能打擊多種疾病,尤其在癌症方面可以說是所向無敵,因此,被美喻為「窮人的醫生」。

花椰菜含豐富的水分、膳食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從中國醫學來看,其性平味甘,有健脾養胃、清肺潤喉、清熱解毒的作用,一般人多以食用花蕊部分,但是花椰菜莖部的膳食纖維更高,只需將莖皮削去,用食鹽揉搓,去掉鹽水,再以醬油、蒜頭醃漬過後即成可口的小菜。雖然說花椰菜對人體極有益處,但是,花椰菜含有少量的天然甲狀腺腫大劑(Natural Goiyrogens)會干擾人體甲狀腺對碘的利用,因此,甲狀腺功能失調者應避免過量食用。

 7,66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分類: 健康養身 | 標籤: , , , , , | 在〈花椰菜功效-窮人的醫生〉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媽媽,有時候我會覺得我變得和前幾天不一樣了。”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一樣,但我們都將去同樣的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

關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電影改編了原著小說的部分就姑且不談。這篇我們單純來看導演大衛芬奇想對我們說的故事。

再一次賞析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確立一個想法: 名稱是”奇幻旅程(Curious case)”,但事實上,揭開它的本質,它就是平凡人的一生,它之所以動人是因為那些貼近我們生命中許多感動、悸動、遺憾、懷念的重要時刻,以及那些充滿智慧的註腳。而真正奇幻的部分,只有班傑明的逆齡生長,或者是說,只要用心感受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段奇幻的故事。

眾多切中人心的話裡,我覺得開頭引述的那段最可以成為這個故事的註腳。班傑明外表的逆齡其實只是把每個人心中的不凡具體化。但事實上同樣是鐘型曲線般的生命型態: 脆弱、需要人照顧>>漸漸強壯、進入壯年>>再度步入脆弱、死亡,即使在與女主角的關係上呈現一個無法相守的黃金交叉,但除去外表匹配與否的問題,其實兩個人的內心年齡與平凡的伴侶無兩樣。年老以後將需要伴侶的照顧,這點似乎是就算身為正常人也無法避免面臨的問題。

<讀著長者的生命故事長大>

故事發生在一戰過後,一個奇妙的生命像是隨著倒走的鐘而生般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像個老年人般的班傑明意外被留在了老人院,並遇到一個天生的好媽媽,適得其所。與一般孩子不同的除了他無法隨心所欲的跑跳外,他從小是聽著許多人的生命故事長大的。這些走過人生數十載,有一套自己哲學的長者,教導他生命的智慧: 提茲用”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何事”告訴他生命的開放性; 梅波太太教她彈琴,告訴他”重點不是你彈得多好,而是你彈琴時的感覺”,以及教導他失去摯愛的意義,”這樣才知道你有多麼在乎他”; 被雷打中七次的男人,總時不時在他最低潮的時候分享他沒有原因就衰到被雷劈的故事,”上帝總是提醒我,我能活著很幸運”。這些哲學或在他心中埋下種子,或適時地推了他一把,讓他去做了不一樣的決定。

<每一個成年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而在他的一生裡遇到了一些人,經歷了你我可能也都有過的生命體驗。曾待過馬戲團的矮人族黑人是開啟他對外面世界好奇心的一把鑰匙,並告訴他不用害怕孤獨,因為世人皆孤獨。如同每一個被迫獨立的老大,自從媽媽生了小孩之後,一切就變得不同了。而那位總是帶來外面世界的冒險故事的矮人族也離開了。那一年的班傑明經常一個人。直到他去港口看船時,他迫不及待應徵了船手急缺,迫不及待到外面闖闖看看,也認識了船長麥克克拉克。麥克如同大男孩們總會遇到的同儕夥伴,帶他有了性事的初體驗,用自己身上的刺青使他認識了”夢想”,”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做你注定得做的事”。也在這趟旅行中他意外遇到了自己的父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父親把酒言歡了一番。

18歲那年,陪伴他的梅波太太過世了,就如同每位面臨成年獨立的孩子想飛的心情,他決定離家展開更長的一段旅途。這中間他結識了各式各樣的船伕夥伴,也遇到有點控制慾的伊莉莎白艾畢,談了人生中第一場戀愛。她與班傑明聊了世界各地的經歷、曾經失敗而再也不敢再次提起的夢想; 教他品嘗美味、享受生活; 每個長夜總有說不完的話。可惜時代拆散了這段不被允許的關係。珍珠港事件爆發,伊莉莎白忽然間就與他外交官丈夫離去,而班傑明與麥克船長的船也被徵召作為軍隊補給支援。在戰爭中他認識了家族當了500年美國人的印第安砲兵,卻也在一場任務中失去了麥克船長。船長臨死前告訴了他”你可以像瘋狗一樣抓狂,或用髒話咒罵命運,但到頭來,你還是得放下。”

他帶著這些珍貴的經歷,遊子歸故鄉,感受那些熟悉,以及其所襯托出自己的心境的改變。

<有時你即使遇到了你認為對的人,緣分也可能讓你們不斷擦身而過>

黛西是除了班傑明的母親以外,能夠一眼看透他與年齡不符的外表下藏著的心。在班傑明一心想飛的時候,黛西還過著被保護的生活,殷殷盼望他從各地寄回來的明信片。等到班傑明經歷了一切回家後,再遇到的黛西已經是芭蕾舞界的明日之星。最後的聯絡裡才說著被強迫入團的無奈,但現在的她似乎已完全不屬於同個世界的人物,滿口的曼哈頓、渴望成為明日之星、擠進上流社會的少女夢想。此時她的人生正在快速爬坡,像顆閃耀的星星,在離班傑明很遙遠的世界裡。”機會決定了人的一生,即使是錯過的機會也是。”班傑明因為害怕對方的完美而拒絕了主動的黛西,卻沒想到這決定使他們錯過的不僅僅是這幾年。

重病的父親突然出現,向班傑明承認了自己的身分,並帶他回到出生時的家。臨終的父親一生無親無故,希望將自己創立的鈕扣事業交給他。歉疚的父親與船長留在他心底的話”到頭來,你還是得放下”,讓他學習了原諒。

父親走了以後,他再度去尋找黛西。上次的他沒有及時留下黛西,這回來到巴黎時,黛西已成了在台下遠遠觀看演出的觀眾。正踏在夢想之路的她,交了舞團的男友,過著大明星般萬眾寵愛的生活。班傑明再也打不進她的世界,於是再次離開。

沒想到再次見面是因為黛西的意外。心理學上“後見之明(Hindsight bias)”指人們在遇到不幸的事情時,總會不斷重複回想當時的過程,企圖尋找一個可以扭轉結果的點。而坐在醫院外等待的班傑明就是如此。受傷後面對舞蹈生涯危機的黛西,見到又更加年輕的班傑明時,這次卻換她因對方的完美而感到害怕,拒絕了班傑明。

<1962年,她回來了。>

人都是如此,總要經歷過一些輕狂和淬鍊,才漸漸摸索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該勇敢珍惜的又是什麼。只是大多數人所面對交錯而過卻未把握的機會,通常不再來了,班傑明和黛西卻終於在一個年齡最相仿的交會點,再一次相聚。這時兩人都孑然一身了,明白自己要的就是對方,也不再因害怕而逃避靠近。

他們一起走過瘋狂的嬉皮年代,一起度過了些難忘的荒唐生活。他們到現在才開始建立屬於兩個人的記憶,探索著彼此對自己的真心。但如同每一個女人所恐懼的,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年齡漸長,過去那些年輕的夢離她越來越遠,也害怕隨著年齡更加貌美的班傑明所帶給她的自卑。她來到班傑明父親最喜歡的岸邊看日出,然後決定了不再自怨自艾。看著此時的她,班傑明再度想起了船長的話: “到頭來,你還是得放手。”於是黛西開了一個舞蹈班開始教舞。

如每個走向穩定的關係走向穩定,接著面臨的組織家庭的問題。黛西懷孕了,但班傑明害怕自己的”特別”傳給了孩子,更怕自己沒有能力為人父。而天底下確實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的,當他意外在電視上看到久違的伊莉莎白以60歲高齡終於完成她年輕時因失敗而放棄的夢想–成為第一位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性,並肯定地說出”什麼事都有可能”,鼓勵了他暫時接受並面對這件事。但沒有過幾年,他依然覺得自己將徒增妻女的負擔,於是留下了大筆的財產選擇離去。

我想這段故事最美化的地方,還是他們總能再次在對的時間相遇。黛西喪夫後不久她收到通知,找到了有個青少年外表但已經得了老人失智症的班傑明。此時的班傑明已經連黛西都不認得了,她就這樣像個母親般,拖著老邁的身軀照顧他人生最後的數年。曾經在班傑明回來探望黛西與女兒時,說過”有些事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這時的他卻時常困惑似乎感覺經歷過了一生,但什麼也想不起來了。黛西則告訴他”沒關係,忘記事情沒關係”。直到最後她抱著變回嬰兒的班傑明到他臨終。

人生最難的事還是提起和放下。看完班傑明的故事,是否不自覺投射了許多自己的人生經歷? 那些對夢想的期盼、對生命逝去的傷痛與成長、對不公平的原諒、對深愛的成全,還有接受自己的不同,勇敢地做自己。”  it’s never too late or, in my case, too early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 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 there are no rules to this thing. 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 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And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 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 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I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3,609 total views

分類: 未分類, 電影觀後感 | 標籤: , , , , , | 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中留言功能已關閉